匠心如磐守初心 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行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忠诚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全国气象部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宗旨,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以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网推出系列报道,展现气象部门在服务各行各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新成就。

桥架南北,一路通八方。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体现着中国速度,见证了中国变迁。截至2020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近5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在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背后,气象部门用匠心守护初心,在高速公路选址建设、运行保障、治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划 破解“云端天路”气象难题

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气象部门对其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不利气候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

雅康高速公路,是川藏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整条高速公路展布在崇山峻岭之间,被称作“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面对地形条件极其复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工程建设极其困难等“五个极其”现实问题,8万人奋斗了近5年,雅康高速终于在2018年12月31日实现全线通车

雅康高速公路起于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止于康定市炉城镇,两地海拔相差2000米左右。而途中的二郎山,是横亘在成都平原进入青藏高原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雅安地区潮湿多雨,一年要下200多天的雨,沿线易发生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四川雅康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忠向记者介绍道,为了应对气候极其复杂的情况,雅康高速公路在规划建设初期就提出了三种设想。

“第一是采取绕避的办法,能不经过灾害点就不经过;第二是不能绕避、非过不可的,要加强安全措施的建设;第三是利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郑忠说。

道路结冰交通安全影响极大。”郑忠回忆道,当年在修筑川藏公路时,二郎山隧道虽然被打通,但常年冰雪、暴雨、浓雾、泥石流、滑坡不断,因此该路段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设者参考气象资料,经过十个月的勘探评估,决定把隧道海拔从2200米降到1500米左右,建设一条全新的二郎山隧道。

“把隧道建在冰冻线以下,就基本解决了道路结冰等冬季可能面临的各种不利天气带来的问题,以前一到冬季就限行的问题,再也不会出现了。”郑忠谈到,经过不懈努力,全新的二郎山隧道被打通,如今翻过二郎山仅需15分钟,比过去缩短了整整45分钟。

扣细节 助力“世纪工程”顺利竣工

全长55公里的港珠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建设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然而,伶仃洋上的天气条件――高温、高湿、台风、雷暴等,让这一“世纪工程”难上加难。

记者了解到,隧道合龙的施工要求苛刻异常:误差范围仅允许在1.5厘米以内。然而,降水、气温、大风等因素左右着洋流状况,进而影响海底施工,风力大小也直接关乎海上施工平台的稳定性……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气象窗口”,颇需一番“匠心”。

“5月1日至3日之间洋流状况较好,希望选择气象条件最好的一天来完成施工。”在施工计划明确前,珠海气象部门曾收到这样的“求援”。

气象部门提出的“2日天气大致平稳,适合合龙施工”的建议为最终精准敲定“气象窗口”,给出了决定性的参考。2017年5月2日,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顺利合龙,完成“海底穿针”。

“湿度必须在85%以下,零星小雨也有致命影响。”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路面铺设团队安全负责人程凯,“抠”着数字说出了施工所需的气象条件。

看天“抠”数字看似苛刻,对施工来说却是必须。“我们一天搅拌沥青300多吨,折合人民币20万元。”程凯谈到,施工前降雨后的湿润桥面、或是施工时飘落的零星小雨,都可能成为施工材料报废的“祸首”。

在施工现场,一台可移动式自动气象观测站,成为除了本已密布的气象监测网络之外、珠海气象部门精准研判施工区域天气的“利器”。不仅如此,施工人员也能通过它实时“看天”。

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气象原因导致工期延后的窘境时有发生。

京新高速公路被称为“继青藏铁路之后,又一个在艰苦地域建设的代表性工程”。

在京新高速公路的内蒙古路段,大风是最大的困扰。为减小恶劣天气对公路交通的影响,气象部门在高速公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修建了14个区域站,监测雨量、风速、风向、温度等不同气象要素。每遇重要天气过程,自治区气象部门也会通过手机短信和沿线村庄的气象大喇叭,传递天气预报信息

增科技 精细化服务提升综合效益

20世纪90年代,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正式通车。一头连着上海,一头连着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城市均匀地“镶嵌”其上,是长三角一体化重要的一条纽带。

“人民群众便捷、高效、安全出行的背后,离不开覆盖江苏高速公路联网中心、全省26家路桥公司、各级交通运输指挥部门和各大收费站的交通气象服务。”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交通气象科副科长张振东说。

2020年国庆假期,江苏高速公路日均通行350万车辆,江苏气象部门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实时联动,通过短信、微信和手机App等多渠道发布交通气象信息,全省路网通行效率提升9%。

广东,粤天气・交警版App依托广东省交通气象业务平台,有针对性地融合沿线实况观测、精细化预报、交通路况等各类交通气象服务信息,及时提供高速公路、国道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

2020年2月中旬,寒潮南下影响着广东,京港澳高速公路北上出省路段出现结冰。得益于气象部门研发的高寒山区道路结冰风险预报预警模型,可以分路段做好结冰专项预报服务产品,并提前两天向京港澳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和广东省韶关市交通警察支队提供《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专报》。

“以前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出现冰冻雨雪天气和大雾恶劣天气时,我们要每小时去一次现场测量地温和观看能见度,既危险又浪费人力。现在我们在试点路段安装了交通气象监测站后,根据气象监测数据和AI算法,我们在电脑上就可以看到结冰路段的地温和大雾路段的能见度了,既安全又高效。”广东省韶关市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说。

在河北,气象服务中心建立起高速公路代表站分钟级雾的标准化危险性指数,基于此,对雾灾风险等级预报在时空尺度上进行更精细化的研究。同时,开展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研究,得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对不同气象要素的阈值,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气象预警模型,综合正确率达80%以上。

此外,在交通气象精细化预报关键技术和创新应用领域,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针对2022年冬奥会公路交通的重点路段,运用Metro 机理模型,开展路面温度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预报准确率在前5小时达90%。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陪伴建设工匠左右,气象服务团队也见证着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品读着奋斗不息的中国人民。如同四通八达、互相交织的高速公路网一样,兄弟气象部门之间的合作也日益交融,共同为了人民平安出行、高效出行便利提供决策支持、智力支持、技术支持、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