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萬言書20週年 學者提因應AI發展等新建言
民国92年200多名学者共同发表「教改万言书」今年满20周年,当年参与的学者重聚提出新建言,希望政府能重新整理课纲,并对AI(人工智慧)的发展,提出因应对策。
教改论坛今天召开记者会,召集人、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表示,20年前的「教改万言书」,对当时的教育政策提出批判。如今20年过去,当年教改的后遗症一一发酵,例如广设大学,导致少子女化后许多学校招生困难,面临关闭的命运。
周祝瑛呼吁强化两岸与国际交流,并重视高等教育的人才断层危机,将来台接受硕博士训练的优秀人士,纳入留才行列,满足学界和产业的需求。
近来ChatGPT等生成式AI科技发展,引起各界关注。东吴大学名誉教授刘源俊表示,AI时代社会的观念和结构须大幅改变,例如传统儒家重视「博学」,在AI时代变得不必要。学校教育应更注重探究、领域与实践,并在智育之外,重视德行与康健的教育。
刘源俊认为,凡是AI拿手的事情,都不会是国民教育的重点。举例来说,自然学科的解难题不重要,基本概念、推理方法、判断能力才重要;法条记忆不重要,讲理才重要。未来教育应更重视分辨是非、区别善恶、评判美丑,以及服务的人生观,和更本质的「学习之乐」。
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名誉教授吴武典表示,近来发生多起知识分子失德事件,人类面临新世纪的挑战,除了学业能力和个人能力,公民能力应该更受重视,包括对人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
吴武典提到,台湾科技人才缺口不断扩大,「护国神山」底下出现土石流,希望各界重视。他也呼吁,人类在发展AI时,应秉持「有所创造,有所不创造」的理念,避免科技创新导致对人类的伤害、对自然的破坏。拔尖的人才一定要「术德兼修」,具备悲天悯人的胸怀。
双眼全盲的政大教育系4年级学生许家敏也在记者会上分享,认为身障生适用的甄试管道,没有跟上考招制度的调整脚步,升学辅导方面也有许多不足。她希望教育单位能更积极培养身障者自立生活的技能,将重点放在让学生能善用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