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泰勒絲經濟學(上):創造46億美元效益的演唱會魔力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33岁世界巨星泰勒丝(Taylor Swift),出道至今已经打破了许多音乐产业的纪录。图为Eras Tour时代巡回演唱会。 图/美联社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33岁世界巨星泰勒丝(Taylor Swift),出道至今已经打破了许多音乐产业的纪录。她目前正在进行的2023-2024年Eras Tour时代巡回演唱会,将在五大洲举办140多场。这位歌手所及之处,万人空巷,巡回美国站的每场演唱会平均有近5万4,000名歌迷参加。 粉丝在售票平台Ticketmaster上支付的平均票价为254美元,而转售价格则飙升至数千至数万美元。泰勒丝每场演出的总收入约1,300万美元,光是头22场Eras Tour演唱会,就让泰勒丝赚进超过3亿美元。
除了演唱会当天的活动之外,演唱会的工作人员动员、纪念商品、附近餐厅、酒吧、旅馆消费、还有歌迷往返演唱会地点的航空旅游等,有意义地带动了各地的经济,使得美国在后疫情之后的经济,被打了一剂强心针。
泰勒丝的风潮,不但受到媒体关注,甚至在美国联准会7月12日的褐皮书当中,费城联准会分行特别提到泰勒丝的经济效应:
时代巡回演唱会总共可为美国经济带来高达46亿美元的消费者支出。 图/美联社
除此之外,时代巡回演唱会也被拍成了电影《泰勒丝:时代巡回演唱会》,而该电影票房不出意外地打破了多项美国电影首日预售记录,电影上映日是2023年10月13日,而预售票房在10月5日就达到1亿美元,成为史上票房最高的演唱会电影。
泰勒丝所夹带的经济效应,被称为「Swiftonomics」或「Taylornomics」,华文世界普遍称之为「泰勒丝经济学」。
据《富比世》(Forbes)的估计,时代巡回演唱会总共可为美国经济带来高达46亿美元的消费者支出。放眼全球各国的经济规模,这笔巨大经济效应超越世界上35个国家的一年总产值,约等同于利比亚、约旦、或是苏丹一年的GDP。
据另一篇《富比世》调查,在美国有53%的成人认为自己是「泰粉」,有16%的人认为自己是「钢铁泰粉」。泰勒丝从乡村音乐到流行音乐,再到另类唱片的轻松跨界,在任何音乐领域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至今发行了十张专辑,每张专辑都更加巩固了这位女歌手在歌坛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她是一个有才华的创作型音乐家,但是在人才济济的音乐圈,她到底有甚么秘诀呢?
▌「不安全感」的商品化
有人评论她的歌会让人落泪,而且会深深感到:她懂我。
艺术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产生了共情,因为我们感到被了解、被接住、被拥抱。泰勒丝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就在于她毫不掩饰的「不安全感」,而这种种不安全感是很多人共同的生命经验。
第一种不安全感来自感情,泰勒丝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分手歌曲,甚至让很多人开玩笑说分手是泰勒丝的创作灵感来源。她在每次分手后都会写出很好的歌,而每一首都让人泪崩,像是〈Red〉、〈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The Moment I Knew〉、〈Better Man〉、〈I Bet You Think About Me〉、〈The Very First Night〉、〈Holy Ground〉、〈All Too Well〉等等,每首都让人听后心碎。但也有些人批评她靠分手赚钱,对此她也大方地欢迎前男友们来写歌描述他们的分手。
第二种不安全感出自对自我形象的不安,去年泰勒丝的第十张专辑《Midnights》将她内心的不安全感表达淋漓尽致。她在专辑里面的〈Anti-Hero〉这首歌中,讲到她的忧郁症、孤独感,还有从以前就有的自卑,因为她长得太大只(180公分),所以一直没有自信。她写下:
「有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性感宝贝,
我是山上的怪物,太大了,无法闲逛,
慢慢走向你最喜欢的城市」
(Sometimes I feel like everybody is a sexy baby
And I'm a monster on the hill
Too big to hang out, slowly lurching toward your favorite city)
另外她在同一首歌的歌词中也提到,她因为拥有很多财富而萌生不安全感,她幽默地唱出:
「我梦见我媳妇为了钱杀了我,她以为我把她们写进遗嘱里。」
(I have this dream my daughter in-law kills me for the money
She thinks I left them in the will)
另外泰勒丝像所有女孩一样,深深受到外在形象的捆绑。在之前的歌曲和访谈中,她也表示出对食物的爱恨情结,甚至曾有过饮食失调(eating disorder)。她说每当看到记者照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的样子会让她很不开心,她认为自己的肚子太大了,甚至有人批评说她看起来像怀孕了,这些言论让她心情低落,甚至停止吃东西。
正是这些没有偶像包袱的抒发和歌曲、以及真实展现自己的不安全感,掳获了全世界人的心。不管是女性或是男性,对于很多人而言,泰勒丝经历的挣扎或许正是他们当下的心情写照。这样的偶像,虽然是遥不可及,可是却像在你耳边安慰你,或是经历和你同样的伤痛,这样的共情能力,让泰勒丝从一个歌手,变成了倾听歌迷心中烦恼的对象。
除了泰勒丝本身的歌曲充满魔力之外,泰勒丝也在音乐创作的世界中,推动和颠覆一些企业经营和商业运作的改革,为音乐产业带来新的面貌。
这样的偶像,虽然是遥不可及,可是却像在你耳边安慰你,或是经历和你同样的伤痛。图为阿根廷的泰勒丝歌迷,将泰勒丝照片做成耶稣形象的祈祷卡片。 图/美联社
▌重新定义音乐产业链
过去十年以来,串流媒体平台(Spotify、Apple Music等)逐渐取代了实体的CD或专辑唱片,对于消费者而言,带来了许多便利——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收听无限的歌曲和音乐种类;而对于音乐创作者而言,这些平台似乎创造了出道的康庄大道,音乐人即使没有公关公司、没有制作人,都可以把自己的音乐创作上传到这些平台上,等待其他人来发掘,感觉就此挣脱了传统音乐产业链的束缚。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美好吗?
对于许多怀有音乐梦的创作者而言,串流平台的普及虽然给了成名的机会,但却是低利润时代的开始。随着使用者遍及全球,这些平台成为游戏规则制定者,把依照收听次数的分润压缩到极低——Spotify上面的歌曲,平均每收听一次,只会给音乐创作人0.006到0.0084美元,也就是说一首歌要被收听一千次,Spotify才会拨出6到8块美金的款项,而且这些创作收入可能还要和其他音乐公司和公关公司分享,可以说是薄利多销。
对于许多音乐创作人而言,这些串流平台已然建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由于掌握详细的收听资讯,这些平台公司可以精准地压缩创作者的所得和利润,许多音乐人抱怨这样的模式比起过去的专辑模式,串流平台事实上更加没有自由,也更难生存。
泰勒丝成为了对抗串流平台不公平规则的勇者。 图/路透社
而泰勒丝,就成为了对抗串流平台不公平规则的勇者——在2014年,泰勒丝因为串流平台的不公平报酬,所以公开和Spotify叫板,并将自己所有专辑从Spotify下架,这对Spotify而言无异是一大打击。
同时她也写了一封公开信给另一个串流巨头——Apple Music,指责该公司为了吸引订户而推出前三个月免费试用,但在这段试用期内的播放次数,Apple Music皆不会给予音乐人任何分润,也就是说Apple Music把这个推广订阅的成本转嫁到音乐人身上。许多音乐人是初进入音乐产业,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自己的梦想,Apple Music这项政策让音乐人更形弱势,因此泰勒丝说她当年度的最新专辑《1989》将不在Apple Music上架。以此希望Apple Music重新考虑其营运方式。
泰勒丝的大动作,无异在音乐串流平台投了一颗震撼弹。许多音乐人虽然对这个游戏规则不满,但是小虾米难以对抗大鲸鱼,只能接受。泰勒丝则不同,以她的音乐流量,她其实并不会被这些游戏规则影响太多,但是她看到这个不公的现象,挺身而出、不平则鸣,瞬时成为了音乐人的英雄。Apple Music和Spotify也从善如流,改善了分润的架构,让音乐人受到更公平的对待,并有更多的资金做自己所爱的音乐。
除了和串流平台的抗争之外,在2018年,泰勒丝与前公司的合约到期时,她选择加入环球音乐公司(Universal Music Group)的决定在业界也是个风向球,因为环球音乐允许泰勒丝保留她著作的所有权,并且尊重她在所有线上串流平台的主控权和收入。泰勒丝在签约时,还要求同样的条款套用在环球音乐旗下的所有音乐人。这些将音乐的主控权交还给音乐人的行为,受到业界的盛赞,许多媒体也指出她一连串的做法开启了音乐产业的里程碑。
▌下篇接续:〈解读泰勒丝经济学(下):映照千禧世代价值观的佛心老板〉
泰勒丝决定自己2014年度的最新专辑《1989》将不在Apple Music上架,以此希望Apple Music重新考虑其对创作者相当不利的营运方式。 图/美联社
责任编辑/赖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