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没email、没KPI的家业 废家电厂二代拚成中霸天
惠嘉电董事长林雍伟。(图/ 骆裕隆)
循环经济当道,但你有想过,废弃的电脑、电视、冰箱……,最后都去了哪里吗?
走进位于台中水美工业区的惠嘉电实业,厂区里成堆的废家电,经过分类、清洗、拆卸、再处理流程,变成可再利用的材料,光一天就能处理上千台废弃电冰箱,成为中部第一大废家电回收处理厂。
因父亲一句话转身接班
毫无考核制度,事业难突破
「我们永远要去想,怎么让这些废弃物的价值再高一点,还能不能做其他使用?」惠嘉电董事长林雍伟说。4月中,惠嘉电宣布投入逾10亿元,在彰滨工业区盖新厂,进一步扩大再生塑料处理产能。
41岁、曾任麦肯锡分析师的林雍伟,为何会跨入废弃物处理业?
台大毕业,待过诺基亚、麦肯锡国际级企业,林雍伟原先想一圆出国念书的梦,没想到,10年前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他(父亲)说:『不然你先回来帮忙。』结果我头就这样洗下去了……。」
少年头家刚上任,挑战却接连而来。
林雍伟回忆,2013年左右,主要靠政府补贴、过去「很好赚」的处理业因新业者加入,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却跟不上时代改变,「那时候我们公司没有人用email,更不用说管理制度,一直都是比较旧的思维。」
像企业常见的绩效考核,惠嘉电也欠缺制度化管理方式,久而久之拖累营运效率,让他一接班就没有蜜月期,设法从最根本的组织制度改起。
为了加强管理力度,林雍伟把公司分为4大事业体系,事业体采利润中心制,自负盈亏,改变原本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先让公司运作上轨道,再找出创新的可能。
「环保产业很容易有一种迷思,我们要合法合规,这没错,但往往被绑住,很多框架突破不了,」年轻没包袱,他看不惯产业惯习,认为与其靠政府,更该靠自己,尽可能提升废弃物的再利用价值。
例如,同样是废塑胶,惠嘉电却额外投入研发、认证,开发新配方和技术,把它变成更细致、可再利用的塑胶粒,价格就比原本的塑胶片高出3成到5成。
先弄清方向,员工才好做
更帮主管报名课程,拚升级
但当事业越做越大,如何让团队跟上公司步伐、一起成长,成为他眼前最大难题。
「到底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给部门每个人的目标,跟公司的使命有没有串联?」但企业订愿景和使命,有什么难?林雍伟坦承,过去他也认为,这不过是老板说说的「口号」,员工根本不会记得,自从上了商周CEO学院的「经营3学」、「变革管理」课程后,才明白,唯有领导者先搞清楚方向,团队才知道要往哪走。
「没去上课,以前不会有这些想法!」他提起课堂上提到「愿景方程式」:企业愿景=用(产品和服务)做到(事)实现(价值),对比原本的愿景发现,不仅概念模糊,无法展开成具体执行目标,员工当然不知道怎么遵循、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因此,他把惠嘉电的愿景改成「为人类打造零废弃全循环的宜居环境」,使命则是「用专业、全方位的资源循环再生服务,成为客户永续发展的最佳伙伴」,接着列出诚信、创新、敏捷、人本4大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并在4月底对经营团队说明,往下制定明确、可量化衡量的KPI。
「不花成本培养人才,就不要怪说找不到人才,」为了建立与经营团队间的共同语言,林雍伟还帮8位一级主管报名商周的干训班,经过4天课程,透过理论与实际案例,培养领导与管理能力。
「看老板一直在进步,我也要跟上他的脚步,」惠嘉电管理处副总经理董翠菁说,一级主管平常工作忙,没空进修,但看见董事长不断提升自己,也激发她的学习动力,不只当个管理者,更练习从领导者的角度看事情。
像是,如何建立系统性思考的能力,课堂上便教大家「看问题的5大层次」,一层层拆解问题,避免见树不见林,「更重要是随时提醒自己,把观念、工具拿来用,不然学了真的会忘记。」
10年前意外接班,一路走来,林雍伟深知,虽然身处传统产业,但改变要成真,只有自己往前冲,还不够,关键是团队能否跟上一起走。
商业周刊17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