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大厂,很难了

昨天,一个在大厂工作的老友给我发来消息,说他们最近有一个不错的岗位机会问我是否考虑?

看完他发来的介绍和职级薪资,确实很难让人不心动,说实话是挺香的。

但我没有犹豫,还是婉拒了。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我更想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而且是以自由为前提的。

长期关注我的老读者知道,到今年就是我从大厂裸辞成为自由职业者的第五年了,从北京回到长沙,我过上了相对自由的生活。

之前还有读者担心,这么一来是不是意味着你就离开了一线?

当然,他们指的并不是一线城市,而是工作一线。

起初我是有顾虑的,但后面的一系列尝试和选择,让我对此没有任何担心。从某种角度说,我现在身处一线的质量可能比很多上班的人更高。

所谓的一线,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工作,而是去解决产品和业务中的问题并创造价值。

至于在哪里解决,通过什么方式解决,其实这都是其次的。

我不仅在帮一些企业做产品顾问,还附带给一些同学解决他们的真实产品难题,这些都确保了我的实践密度和实践质量。

其实你们每天在这看我的文章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实际工作量比这要大多了。

对我来说,写一篇两千字的文章最多也就一个小时的事,大多数情况下半小时左右就完成了。

因此,我有大量的时间来干别的事。

比如,去帮助企业解决产品问题、设计方案、推动团队进步。再比如,帮助一批产品经理提升综合能力,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职业表现。

还有,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拓展一些爱好,去远方走走看看。

在我看来,这些就是我真正喜欢的事,而且是以自由为前提的。

或许对我来说,再进大厂,很难了!

今年我就 36 岁了,理论上也归类到了互联网大龄人群,我同龄人里面发展比较好的,绝大多数已经成长到了公司的中高层。

大厂、中厂、创业公司都有,而且过去几年也不乏给我发来邀请的朋友。

但是,我也基本都婉拒了。

写作这么多年,陆续影响了一批人,也帮助了一批人,我比较享受授人以渔的过程。

比如,自从去年底开设线下产品训练营以来,就陆续深度帮助了一批产品经理成长。

有的是获得一套体系化的产品方法,有的是提升产品思维和产品认知,有的是增进工作能力,还有是通过我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就拿最近来说,几乎每天我都在帮一些产品经理进行简历优化和求职辅导,匹配度高的还会进行深度内推。

也因此有人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机会,获得更高实践质量的同时,职级和薪资涨幅也比较可观。

我想过,如果未来几年我能继续帮助更多产品经理获得职业上的发展和进步,帮他们进大厂,帮他们创业,帮他们变得更好。

那么,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就大于我自己去大厂上班。

如果这件事还能继续干 5 年,每年帮助 100 位产品经理,深度赋能其中的 20 人。

那么,5 年助力 500 位产品经理变得更好,让 100 人成为公司和行业的高级人才,然后把我的资源开放给他们,这件事的意义就更大了。

如果你最近正筹备跳槽找工作,或许能感受到求职市场的一些变化和动向。

智联的数据显示,春节后第一周活跃企业数同比增长 45%,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长 23%。而互联网人常用的 BOSS 直聘更是在 2 月底登顶了 AppStore 榜首。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企业招聘需求开始复苏,找工作的人也逐渐多了。

但是,现在的求职难度肯定是比三年前更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今年找工作更难的原因。

这种高,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策略的变化上,从过去的要增长变成了现在的要效益。

精致化招聘,已经成了很多企业的首选。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简历中没啥亮点,投递出去没有反馈,此时就该注意了,这或许就是下坡路的开始。

一定要从当下去看问题,然后用接下来的时间和行动去解决问题。

现在找工作难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年后两年后找工作更难。

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保持学习、拥抱变化、持续行动,把提升自己当成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是不想进大厂了,也很难进大厂了,但是我愿意帮助更多的产品经理进大厂,并且持续赋能你们成长。

当然,我并不做慈善,所以不要指望着不劳而获。

就像现在,每天要我改简历和做求职辅导以及内推的人已经很多了,但我现在只优先服务那些参加过线下产品训练营的同学。

逻辑很简单,互惠原则。

就像给我抛来橄榄枝的老友,如果我接了这个机会,他能获得一笔不错的内推奖金,还能给部门增添一名好手。

这,也是互惠原则。

互惠,是这个社会上最有利的通行证。

················· 唐韧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