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个月上海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34万件,同比增长超15%
12月4日,第二十一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在上海徐汇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今年的主题为“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知识产权是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重要纽带,也是一座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近年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供给,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服务。今年前十个月,上海全市发明专利的授权量达到4.34万件,同比增长了超过15%。截至11月底,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6件,较去年年底增长了近6件。
上海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十年间增长5倍
在主旨演讲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谈到,2014年上海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6万件,有效注册商标43.2万件,仅仅提交了1038件的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但是到2023年,上海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了24.14万件,拥有的有效注册商标达到261万件,提交PCT申请达到6185件。十年间,专利注册商标拥有量以及PCT申请量都增长了5-6倍。与此同时,上海的GDP从2014年的2.35万亿增长到2023年的4.72万亿,翻了一番。
“知识产权的发展,意味着上海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而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种推动城市就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而这一作用在上海得到了应验,可以说上海是中国乃至东亚,利用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缩影。”王彬颖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也表示,上海已日渐成为全球科技中心,以其领先的工业领域和繁荣的营商环境闻名于世。上海拥有超过2.4万家企业,遍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芯片(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上海还拥有近40家估值达十亿美元级别的独角兽型初创公司,数量位列全球第六。
具体到知识产权方面,去年上海提交了近37万件商标申请,10万件专利申请以及2.5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使上海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活动的重要中心之一。此外,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排名全球第5,其中上海科学家在《细胞》《自然》和《科学》贡献了超过25%的成果。
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释放。去年,上海本地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下了历史新高,达成1500笔交易,总额达230亿元人民币,交易量较2022年增长了90%。上海在知识产权保险和证券化方面的进展,被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其他重要机构认定为“最佳实践”。
王彬颖还表示,今天全球经济格局和创新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由环大西洋向环太平洋扩散这样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乃至东亚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高地。根据WIPO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2023年全球专利申请再创新高,达到了350万件,而中国、日本、韩国占了全球的67%。2023年全球PCT的申请达到27.26万件,而来自亚洲的PCT申请达到了55.6%,2013年时还仅仅占40.5%。
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井喷
论坛上,与会嘉宾不约而同提到了“人工智能”。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董事长潘熙表示,该平台今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估值规模超过100亿,集中于生物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其中“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是爆发的,接下来几年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整个交易量的井喷点”。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全球相关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注册都在积极推进。王彬颖介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发布的《产权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的10年间,有54000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其中超过25%是在去年一年出现的,中国发明人所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发表的相关科技论文也是最多的。
中日韩三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增长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韩国特许厅厅长金完基表示,2014年到2023年期间,注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发明人居住地调查显示,居住在中日韩三国发明人所注册的专利占到了整个专利申请的79%,2023年这一比例高达82%。
日本特许厅长官小野洋太介绍,日本专利局正在逐步将人工智能用于专利分类和现有技术检索的工作中,并考虑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专利管理工作中。另外,关于人工智能生产的发明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发明,或者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被认定为发明者,这个问题已经产生过诉讼,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认定也面临类似问题。潘熙说,面对大量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如何判定新颖性,还要依靠人工智能来提高检索审查水平。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在此前举办的专利运营大赛中,除了运用专利查询系统,也运用了人工智能对专利文本的评价和解读能力,从专利的技术性、稳定性、商业应用场景等多维度作出全面评价,从而筛选出高价值专利推向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