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强国的核心策略
(图/中新社)
从1997年至今,中国大陆约5年召开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拟定金融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系统规画。不过在上月底的会议提升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意味着中共中央对金融工作高度重视,也决定将过去不尽如人意的工作更加集中统一领导。
台湾媒体在报导时,偏重「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等风险管理层面,也就是维稳、防乱。然而这个方向,却忽略了首次提出的「建设金融强国」愿景。如过去提出的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一样,强国的重心除了防守之外,肯定也有攻击的环节。就像足球竞技一样,守门员超强的球队最多只能不失分,打和无法取胜,当然也就无法成为足球强国。
台湾媒体找错了首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原因何在?不管是基于优越感还是自卑感,台湾舆论习惯放大对岸的负面消息,如个别人谋不臧的金融腐败、中小银行的挤兑,或非法集资爆雷等金融乱象。但其实以大陆的经济总量、存款规模、股债及保险资产的体量而言,偶有金融群众事件并不算上系统冲击。
当然,防控金融风险十分重要,因其传导性又快又强又广。然而大陆中央治理习惯是不轻易画大饼,一旦做出某种愿景表述,通常意味着调查研究工作就绪,将集上下之力全力以赴达成目标。在中美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中国大陆提出「金融强国」口号,强调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表示在国家战略中,金融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金融工作的主线。此外,这次会议也特别强调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包括科技创新、惠普小微、绿色发展等相关产业。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巨量的资金支持不可能完全来自国家与政府预算。因此,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主动角色更加重要。
稳健的金融体系,特别是活跃的股、债、保险市场,对实体经济源源不绝输入活水至关重要。只要活水长流,无须多少国家资金扶持,已可以大力推动经济蓬勃运作。然而一个冰冷的股市安能发挥枢纽作用,安能优质服务实体经济?大陆股市长期在3000点上下载浮载沉,走势疲软无力振作,推动经济的能力当然极其有限。
对比中美股市大盘的本益本,一边是令人食如鸡肋的12倍,一边是令人食指大动的24倍。很难想像经济体储蓄率高但金融市场如此萎靡,反倒是绝大多数人借贷度日的市场却元气十足?固然美国金融霸权有战后美元储备体系形成的背景,但中国在逐渐减少对美贸易依赖,强化对金砖、东协、中亚、海湾、非洲、拉美的经济来往后,不可能再为美元作嫁、仰美元鼻息。大陆决策高层深知,金融领域不成强国,则近悦远来的可持续基础难以扎实长久。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至今才略见成果,连美国都祭出「香料之路」来抗衡。「金融强国」新愿景提出,大概没有十年以上也难见成效。但长远来看,对全球南方去美元化的国际新秩序,这肯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起点!(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