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留学,明天流泪

今天,学姐在某乎上看到一篇帖子,标题是这样的《今天留学,明天流泪》。

好家伙,一看到这个标题我差点化身“祖安人”,又是一篇讲留学不值得以及留学生心酸史的文章。文章里罗列了一些男默女泪的各国留学生故事,把留学圈内外的梗都玩了个遍,又顺带着嘲讽了一波留学生。

文章乍一看有点意思,但仔细一看就觉得经不起推敲。用文章里面的几个“真人小故事”举举例子。

例如:HR对海归的态度、国内群众对英澳日韩留学生的态度、海归对回国工作的态度……

01

这个故事是玩的“留学生不受HR待见”的梗。可是仔细看Eric读的是人类学专业,秋招却申请的是国内互联网大厂的岗位。

其实Eric本身就是跨专业找工作,被拒绝竞争力激烈的大厂刷掉也是很正常的。但是HR还能通过他30W播放量的B站视频录取他,那说明HR看到了它的闪光点啊!哥们你的疑问放错地方了啊!

02

这个故事是玩“澳洲大学很水,很容易申请”的梗,Debby和她阿姨真的该多看看各种资料和网站,澳洲的正规大学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很久以前,学姐就为澳洲正名过:谁说澳新留学水?我第一个不答应

请问Debby是随便做个飞机就拿到了悉尼大学的Offer吗?是没有上交成绩单,没有提交雅思成绩,没有写过cover letter吗?也许你的荣誉学位也是随便读读就拿到的吧!

不可否认,全世界包括国内都会存在一些野鸡学校,只要交钱都能读。那你弟弟要是想去读那些学校,那何时何地坐飞机都可以!

03

这个故事是玩的“留学生是个在国外没法手机支付”的自嘲梗,但是请问Sonic是有几年都没有回国了吗?而且英国虽然没有遍地普及手机支付,但是Apple Pay总用过吧!

而且连华威经济系毕业的连电子支付都适应不了,还想“驰骋于投行之间,纵情于咨询公司之上”吗?要知道这两个行业可是瞬息万变的啊!

04

看到这个,我真的ballball了,都快2021年了,什么时候能不带有色眼镜去看待日韩留学生?难道我一个日语专业的,非要去申请英美澳加?难道选择去韩国留学,就是你们口中的“家里钱不够又渴望飞上出国的枝头变凤凰”?

说到底,我申请哪个国家,和你有什么关系?更何况我申请日韩留学,只是觉得别的地方不适合我,并不是代表“我不如你”。

再说最后干嘛要嘲笑一下在线教育的英语老师呢?其存在也是顺应互联网的大潮,而且据说工资很丰厚,不失为一种好出路啊!这里也许是想点一下 “海归找不着工作只能教英语”的梗吧!

05

一个故事里塞了三个段子,“哥大硕士水”、“不知道什么叫分校”、“国内顶尖高中自豪”,看来是有备而来。

实际上,哥大硕士没那么水,也不会有知道北京四中厉害的HR不懂什么是美国大学分校(更何况是密歇根安娜堡),“高中自豪”更是校友用来自嗨居多,“北京四中”有时也会替换成“人大附中”,这些都留学圈多少年的老梗了。

06

Come on, nobody does that.

还有其他的一些段子,比如“日韩留学生没人在乎”、“澳洲大学有手就能上”、“南加大毕业的富二代惨遭非议”、“英国海归骄傲宣称自己做了四年代购”,由于配方过于经典,就不一一赘述了。

07

在所有这些小故事里,最让我费解的还是这个:一股奇怪的酸味儿已经快溢出屏幕了。

这个故事的鸡贼之处就在于,无论你是“Susan”还是“Susan的同事们”都可以去代入它——如果你是Susan,你会为自己的留学背景只换来比同事高2000块的底薪而感到不值;如果你是Susan的同事,你会觉得Susan不就比我一个月多挣2000么,但她留学花了200万,得花几十年才能挣回来呢,哈哈哈。

但是你仔细想想,留学刚回国,进了头部新媒体公司,因为业务能力强所以底薪比同事高一些,这有什么问题吗?难道公司应该不认能力只认学历,因为海归大学学费贵,所以工资开三倍?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去创造或者共鸣这样的故事。这种“回报论”在十几年前的自费留学生身上就诞生了,犹记得七大姑八大姨一天到晚嚷嚷“某某家的孩子花几百万留学回来拿几千块钱工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很显然,十几年过去了,中式教育里,仍然深藏着功利的、反智的基因。就像旧文里说的,我们只尊重知识换来的东西,而不是尊重知识本身。

当然,你或许会说,现实就是这样的,我留学花的钱,就是很长时间都挣不回来,我的国外文凭,的确没给我带来多少工资。

对此,我不会和你大谈博雅教育、全人教育,我只会用同样通俗的方式说:谁也没说过留学就一定等于发财啊,如果你出国是为了挣大钱,结果现在没挣着,那你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姿势不对,点背也不能怨社会啊。

相反的,我们能听到的常常是他们的吐槽,是过得不好的辛酸史。我们听到的是“傻b HR”的传说,是“野鸡大学”的段子,是“哥大水”、“英国硕士水”、“澳洲是人就能去”的鄙视链,所有这些负面的故事和偏见,被我们吸收的一干二净。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以至于偏见最后都成了段子。

久而久之,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了那些自立自强的、生活幸福的、人生因为留学更加精彩的留学生和海归。

我们误以为“留学生实惨”、“海归流泪”才是这个时代里,这个庞大人群的整体群像。一有人鄙视留学生,我们就流泪;一有人看不起海归,我们就叹气。

有时候不光叹气还要生气,“什么破公司?居然不认识Umich?!”

所以,“今天留学,明天流泪”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在它的潜台词里,今天留学,明天怎么能流泪呢,it's not supposed to be happening。

可生活不是这样,谁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千万不要把留学和人生旅途的顺利挂上钩,然后在不顺利时为留学后悔流泪。

如果我们因为反面事例认同“留学不值得”,那么这个逻辑几乎可以套用到任何事情上。

既然留学不值得,那么985值得吗?211值得吗?专科值得吗?既然教英语不值得,那么开餐馆值得吗?当公务员值得吗?炒股值得吗?

我相信上述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无数的例子来告诉你他们不值得,甚至最后干脆可以总结成网络流行语——“人间不值得”。

没什么人能做到一劳永逸,没什么行业能做到躺着数钱,在这个卷得厉害的社会里,大家都在经历着考验,所有人都有理由流泪:

今天985,明天996,流泪;

今天送外卖,明天闯红灯,流泪;

今天救病人,明天被医闹,流泪...

太阳照常升起,这个世界上还是充满着早起的打工人、飞奔的外卖员、忙碌的医生,在无数的不值得背后,仍然存在着无数的值得。

归根结底,留学生和海归需要做的和任何人一样,那就是认清现实、做好自己、过好每一天,不要为幻想出来的东西沾沾自喜,也不必为莫须有的东西而流泪。出来混,该干嘛干嘛就行。

就像学姐,在海归故事大杂烩的最后,也不忘加上一句“记得素质三连”。你看,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但最后,人都要恰饭的嘛,恰饭不丢人。

所以不管是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里,遇到被嘲讽也好,被曲解、被带节奏也罢,听到二舅妈告诉你“留学不值得”也好,看到公众号告诉你“今天留学,明天流泪”也罢,二句恒言记心头:

一曰,关你屁事;

二曰,关我屁事。

今天留学,明天该干嘛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