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拜登政权迟迟不愿全面弃绝贸易保护主义

不过这类产品其实大部分都已经在美国生产,问题并不是因为过度仰赖进口,而是在供应过度集中。美国的配方奶粉几乎都由4家公司生产,其中一家爆发食安问题,生产线今年初被勒令关闭。至于海外工厂则具备足够的生产力,有些品质甚至比美国更好,但因为进口问题被拒于门外。

呼吁厂商回流的动机有很多,但未必全都合理。有些人是真正想要厂商回流,有些则是想要「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也就是把生产线移转到监理标准类似的地缘政治盟友国家。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全球大部分的国家,但美国政治圈还没有开始认真讨论,而美国的贸易政策正是因此无法好好决定。

适时放手才是艺术

当下的问题是,拜登到底要跟亚洲国家建立怎样的多边关系。越来越多迹象显示,美国可能会降低对中贸易战的强度。

当下还要考虑一些规模更大的地缘政治问题,不少重要思想家最近都认为,美国应该在把重心转移到其他国家之际,用「缓和政策」(Detente)来应付中国;不过台湾的安全问题让这种策略显得不太实际,支持「缓和政策」的人也迟迟不去说明他们跟反对者可以达成哪些基本共识。

当然,从贸易的角度来看,缓和政策相当合理。很多人都把美国国内对于贸易制裁的辩论,当成一种意识型态之争;但真说起来,要不要进行贸易制裁,其实跟军事实力很有关系。从这种角度看,既然中国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对台湾做出任何侵略行为,美国为什么要同时跟中俄两国开战?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外资企业都纷纷发现,无论是美国的关税,还是中国的「清零」等各项政策,政治对生意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无论关税方向如何演变,大部分的外资可能都会想陆续撤出中国。

因此,拜登之所以选择强力挺台,可能不只是为了因应通膨问题。外交与国安因素似乎对美国的经济政策越来越重要,而与台湾的双边贸易协定更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美国商务部部长Gina Raimondo最近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对CNBC表示,「我们需要的是让晶片在美国生产,而非让盟友生产。」台湾的半导体晶圆能力,已经成为美国、甚至其他所有国家都无法超越的瓶颈,所以美国想要让晶片脱离地缘政治危机,想想也不足为奇。不过有趣的是,其实其他国家也有晶圆厂,真正的问题是美国落后了一大截。

抢手晶片人人要

到目前为止,晶片需求依然对台湾有利。美国的晶片生产能力太差,所以台湾,甚至南韩的晶片市场,目前都还稳坐泰山。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一直不愿公开捍卫这些盟友的经济利益。此外,即使美国真能像商务部部长Raimondo所言自产晶片,大概也无法让晶片供应量更稳定。

川普已经卸任,但「美国优先」政策的遗绪依然持续至今。而且不得不提,他对劳工团体的态度比大部分共和党都友善很多,所以涉及劳工的政策当然也一直延续到拜登政府。也许下一任总统会说,光靠工会无法撑起经济,而是经济要先拚起来,才能让工会更强大。但只要找不到外国买家购买美国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就永远不会解决。

亚洲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地区。美国想要用亚洲政策保障美国利益,就必须把政策订得够有意义,不能只是绕过国会而已。(本文译者为刘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