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置换主动脉瓣膜风险低

亚东医院周边血管中心暨手术室黄日新主任主讲「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I)手术的成功关键」,民众获益良多。(姚志平摄)

亚东医院心血管内科许荣城主任主讲「解析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民众收获满满。(姚志平摄)

「旺旺中时生活讲堂-健康系列讲座」,由亚东医院心脏血管内科主任许荣城(前排左五)、及周边血管中心暨手术室主任黄日新(前排左六)主讲「解析导管瓣膜的奥妙」,吸引许多民众参加。(姚志平摄)

现场民众提问互动,反应热烈。(姚志平摄)

主动脉瓣膜狭窄在已开发国家已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为让民众更加认识此种疾病,《中国时报》首度与亚东医院合办「旺旺中时生活讲堂─健康系列讲座」,1月20日邀请心脏血管内科主任许荣城医师及周边血管中心暨手术室主任黄日新医师,主讲「导管瓣膜的奥妙」,让民众轻松理解此病症的原因与治疗方式。

心脏是负责推动全身血液的器官,好比是车子的引擎,如果引擎故障,车子就会跑不动,甚至于抛锚在路上。心脏有4个瓣膜,包括主动脉瓣膜、肺动脉瓣膜、二尖瓣膜及三尖瓣膜。

许荣城说明,主动脉瓣膜在左心室与主动脉中间,正常主动脉瓣膜有3片叶片,开口面积约4平方公分,如果开口面积小于1平方公分,就称为主动脉瓣膜狭窄,正常的开阖,可以让心脏的血液顺利地打出去到主动脉,并且不会有血液回流到心脏。

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许荣城表示,主动脉瓣膜就像是心脏的大门,好比住家门口的铁门,瓣膜老旧钙化就像铁门老旧生锈,铁门只能开个小缝,无法全开,人要走出大门不容易,就像血液要通过瓣膜打出心脏就会发生困难,即是主动脉瓣膜狭窄。在已开发国家中主动脉瓣膜狭窄已十分常见,约影响65岁以上人口的2%,两年死亡率高达50%。

许荣城说,心脏病的主要症状有喘、肿、闷、痛、心悸、晕、昏倒,有以上症状,建议找专科医师咨询及诊断。心脏病不是只有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瓣膜生病所导致的瓣膜性心脏病,也需要民众重视,早期发现并监控,严重时及早治疗,才能避免憾事。

许荣城指出,诊断瓣膜性心脏病的方式有使用听诊器(stethoscope)、心电图(ECG)、胸部X光片(CxR)、心脏超音波(UCG)、经食道心脏超音波(TEE)、心脏电脑断层(cardiac CT)包括心脏跟血管评估、心脏核磁共振(cardiac MRI)。

需医师评估与治疗

黄日新说明心脏为何需要瓣膜,人体血液流动具固定方向,瓣膜就是阀门,阻止血液逆流,好的瓣膜打得开、关得紧,不好的瓣膜就会打不开(狭窄)、关不紧(逆流)。

黄日新表示,治疗主动脉瓣膜狭窄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I),与传统外科开心手术(SAVR)有很大的差别,传统SAVR手术需切开胸骨,需暂停心脏跳动,伤口大、恢复期长、可一次手术处理多项心血管疾病、瓣膜耐用性较可预期、需全身麻醉插管等。

至于TAVI手术通常从鼠蹊部入针,不需暂停心脏跳动,伤口小、恢复期短、只处理主动脉瓣膜狭窄、瓣膜侧漏及心律调节器置放风险较高、大部分可局部麻醉不需插管等。

黄日新强调,手术的花费及工程很大,非不得已才考虑开刀。是否真的要开刀,必须要利弊分析,做好风险与效益评估,找到值得信赖的医师,并信任你找到的医师,花时间做功课与医师讨论。主动脉瓣膜狭窄的治疗仍须看病情的严重程度,再决定采取药物治疗、传统外科手术或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