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再还魂 影片修复考眼力

林青霞(右)和秦汉合演《滚滚红尘》,成为华语电影经典。(本报系资料照片

张震(右)与杨静怡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初登银幕就留下经典演出。(本报系资料照片)

已故男星张国荣(右)在电影《霸王别姬》中饰演一名京剧演员。(甲上娱乐提供)

江苏一放映员在放映电影。(新华社资料照片)

台湾修复电影列表

大陆央视纪念建政70周年,电影频道推出红色经典电影展播活动,但老电影胶片由于保存时间过长、存档环境欠佳或使用不当等因素,导致胶片受损,需借助专业的修复设备,对画面进行数位修复。

事实上,老电影修复已是两岸电影圈热门话题,也是保存影像文物最重要的手段。大陆央视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台湾的国家电影中心TFI等官方单位近年都积极进行电影修复计划。

1人1天仅修好30秒

电影修复工作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靠的是电脑运算技术、越多越好的资料,以及修复人员的耐心,与电影美学造诣。TFI电影修复组邱组长表示,数位修复除了有电脑辅助,也少不了人的助力,尤其在调色方面,必须邀请当年的制作人、摄影师或参考当年的剧照进行色彩调整,若能拿到最原始的母带,对修复的帮助最大。

修复电影的步骤包括影片素材整理、清洁、胶转数、画面修复、调色、声画合成、修复品质鉴定等,繁杂程度不逊于制作一部新电影。

专业修复师表示,老电影都是用胶片拍摄和存档,对保存的温度湿度条件要求极高,一点灰尘也会影响画面品质,更别提贮存及使用不当造成的巨大损伤。一般来说,只要播放过的胶卷,普遍是伤痕累累,常见的问题包括脏点划痕噪波零斑坏帧、闪烁等。老电影的修复分为「物理修复」和「数位修复」,前者指的是修复原始胶片,后者则是借由电脑影像修复技术,把胶片转为磁带后,再存储为序列帧档,就可以进行数位化修复。

因电影修复非常繁琐,胶卷电影的格式为每秒24格画面,一部90分钟的影片影像格数约为12万到14万,修复时,每格画面都要细细审视,再予以修整,考验工作人员眼力与技术。

修复师表示,如果遇到修复难度很大的影片,一个人花一天,也只能修复2、30秒的影片;一般难度的影片,每天也只能修复4至5分钟,所以工作人员需要有极度的耐心和细心,以及责任感,更需要工匠之心,修复影片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同样需要淡泊宁静、精雕细琢。

互联网+AI 提效增速

随着大陆网路影音平台加入经典电影修复行列后,依靠互联网强大的运算能力与先进的AI演算法,部分损害状况较轻微的电影,修复并升级到4K级的画质,只要1小时。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资料库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左英表示,修复不是修新,而是修旧如旧,要技术修复和艺术修复并行。随着人们观看需求的提高,内容的修复提速也成为当下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的加入则是让修复事业「提效增速」变成常态

邱组长表示,为了增进电影修复技术及效率,TFI每部修复片上映时,不论是在国内或国外展映,都会举行论坛,邀请各国专家互动交流,汲取国际经验,务使修复品质更成熟,每部修复完成的作品都能趋近原始版本

新时代,经典影视剧素材同样可以增值,具有被二次开发创作的潜质商业化可能;但不论专业修复师人工处理,或是把修复工作透过AI技术工业化快速处理,都是为影视内容产业赋能。但专家强调,修复是利用技术还原人文和艺术的原貌,修复经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