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AI概念股飆漲 是泡沫嗎?
AI族群拉回,台股31日收盘下跌147.5点,指数跌破五日线。联合报系资料照
最近国内外弥漫着一股既兴奋又怕受伤害的气氛,投资机构及股民目光,已经从先前的5G、防疫、航运、观光、电动车、第三类半导体,开始转移到人工智慧AI相关的概念股。
近两个月,辉达执行长黄仁勋、超微董事长苏姿丰,两位成功的台籍企业家相继访问台湾,引起产业与股市的广大回响,二人旋风式的访问,除了为两家国际企业供应链固桩,台湾股市AI概念股更是开始一路飙涨。
所谓AI概念股,典型的代表,国外有微软、Google、IBM、亚马逊、辉达(NVIDIA)、超微(AMD),国内则可以广达、纬创资通、英业达、和硕等为代表,其中有些股价飙涨到本益比接近100倍,逼得纬创主要经理人出来呼吁投资者千万要冷静。
以广达为例,从今年1月的70多元,涨到240元左右,同样的公司,业务及产品没有改变,半年内股价涨了三倍多,董事长林百里更成为台湾的新首富。同样的,纬创资通从今年1月的股价31元,半年后涨到140元左右。同属电子五哥的英业达也涨了将近三倍。
或许会有投资者说:辉达在2018年12月的股价是32美元,但今年7月股价已达467美元,四年半涨了将近15倍。然而辉达是个科技研发公司,但台湾的电子五哥则是代工制造业,两者之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焦点是:这一波股价的飙涨,会不会又是一个科技泡沫?
从基本面上剖析,人工智慧的技术与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到可以广泛地被应用在许多领域,除了大家注意的ChatGPT外,影像辨识、智慧交通、智慧家庭、自动驾驶汽车、投资分析,都已经有长足的发展,确实发挥相当的价值,甚至可以做得比资深领域专家还要精准。
但是我们也需要了解,任何一种科技的应用,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反复淬炼,既需要有方便的工具与平台,也需要逐渐的被消费者所习惯,而消费者对于创新的接受与被训练,需要很长的时间。
网际网路迄今已经被广泛应用近30年,手机也有25年以上的历史,依此推论,人工智慧应用的广泛普及,可能至少还需要20年。
许多人担心AI的普及会不会造成大量白领的失业,这个议题莫衷一是。
乐观的人认为,人工智慧将创造更多的专业机会,并且可以加速人类学习速度,让文明更加进步;悲观的人则认为:AI不只将造成大量失业,更会扩大贫富差距,造成法律真空,让拥有最先进AI工具的极少数人为所欲为,累积大量财富,并继续扩大其对社会的控制力。
其实这种矛盾的争辩,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曾出现在网际网路、社群媒体、智慧型手机推出的时期。最终的结果,社会并未失序,但的确翻转了某些人的社经地位,并且扩大贫富的差距。未来人工智慧的发展仍然将翻转若干个人或企业的命运,善用者可以扩大竞争力与累积财富,成为社会甚至世界的主宰者。
台湾做为世界半导体及资通讯产品代工大国,当然在这场赛局中,会是得利的一方。惟夜郎千万不可自大,不要认为自己可独立完成这等艰巨之人类文明转型。相反的,我们应该与美、日、中、韩等国密切分工合作,共同见证这段历史演进的过程。
股市是产业的橱窗,投资者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当的对象,必可获得历史的红利,但千万不可盲目追高,存有侥幸心态,因为AI应用的发展仍然是漫长的历程,现在的当红炸子鸡,如果决策错误,或是更强的竞争者出现,未来可能一夜阴沟翻船,成了大众弃之如敝屣的鲁蛇壁纸。
总之,投资有赚有赔,唯有能洞悉科技发展与市场脉动、依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度配置投资组合、设定停损停利点,方可驶得万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