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为什么没落了?京剧欣赏最大的障碍不是“慢”,而是没有节奏

引言

如果问中国的国粹是什么,很多人下意识的第一反应都是京剧。

(同光名伶十三绝)

这个在乾隆年间兴起的戏曲剧种,融合了徽班、汉调、昆曲和秦腔等全国各地的民间曲调,集百家之众长,后来风靡全国,拥有了“国剧”的称号,并逐渐走向世界各国。外国人提起中国,也会联想到京剧。

但如果现在问您这样一个问题,您是否曾经完整地、津津有味地听过一部京剧时,您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一、快节奏社会,风格形式难接受

清朝的乾隆皇帝十分喜爱听戏。在80寿辰时,就有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演出,颇得乾隆赞赏。

(京剧)

而当时在北京演出的,还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其他剧种的艺人,彼此间互相竞争、学习,不断交流融合,便逐渐形成了京剧这一流派。

此后,京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民国时期,京剧走向了鼎盛。各门各派精彩纷呈,百花齐放,全国有了不少“名角儿”,涌现出了梅兰芳等四大名旦。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有唱、念、作、打,曲目丰富,有文戏,也有武打戏;有歌曲,也有舞蹈杂技,这一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为当时的国人打开了文化的窗口。

(京剧道具)

无论是街上的小摊小贩,或者是目不识丁的农夫,还是名门望族,高官军阀,他们都将欣赏京剧视作一种生活的调剂,视为一种闲暇乐趣。

许多草台班子走街串巷,在全国各地流动,巡回演出,吸引不少人来驻足观看。当时,听戏是一项家喻户晓,风靡全国的娱乐活动,可谓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可如今在大街上,如果你扮上京剧的角色模样,咿咿呀呀唱两声,别人却只会以为你在搞行为艺术。

(花旦)

因为现在,除了一些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这样的戏曲班子之外,我们只能在剧院这些地方才能身临其境,观看京剧演出。

如果你在街上随机采访一位年轻人,问他是否听过京剧,得到的答案也大多都是否定。

那么,曾经人人爱看爱听的国粹京剧,如今为何会沦落到这般境地呢?其实,这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很大的关系。

当今的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忙碌。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使得我们每天要接收的信息量,会像潮水一般涌来。

(手机提供娱乐之多)

这样的生活节奏更容易使我们感到疲惫,也让“快餐文化”更受欢迎,就是能够让自己得到即时满足与快乐,在现代,让自己放松的娱乐方式也有很多,不单单只有听戏一种。

可当时的人们,识字率不高,也没有网络、大型商场等游乐设施,文娱生活相对匮乏,京剧在当时作为为数不多能够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自然备受追捧。

此外,京剧因其特定的唱腔特点,相对缓慢的叙事节奏,这些风格都使得需要人去费心费力,跟着节奏慢慢欣赏理解,自然也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

例如现在人人都刷的短视频,我们只需动动手指,刷一刷屏幕,不用思考,便能在几分钟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

(低头族)

比起花费几个小时去听京剧,台上花花绿绿眼花缭乱,曲子咿咿呀呀有时听不清唱什么,人们自然更乐意选择前者。

二、谁来创新谁来编,年轻观众难买账

除了受风格节奏制约,难以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以外,京剧还面临着这样一个窘境,就是因为缺乏创新,导致观众欣赏年龄断层。

京剧的剧目确实有不少。有200多出来自古代的曲目,例如《宇宙锋》《秦香莲》《霸王别姬》等,近代也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红色主题的剧目,然而,在宣传的过程中,我们却很难发现有描述现代生活的剧目。

(《智取威虎山》)

京剧表演的创新大多还在老剧新唱,故事背景还是以前的时代为主,有时新编戏还容易缺乏地气。

(无法创新)

反观同样作为国粹的相声,其内容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在现代相声中可以听到不少紧跟时代潮流的流行语;却难以想象京剧演员在台上穿着古典服装,唱词中出现“手机”、“你行你上”这样的现代用语。

跟不上市场需求,吸引年轻观众自然难上加难,兴趣也就相对没有那么高。

也难怪如今会出现传承人老龄化的现象。老戏骨们人才断层严重,后继无人;观众群体也出现了老龄化,年轻人的兴趣越来越淡薄。

(京剧妆容)

三、鉴赏品味门槛高,入门都难学更难

但阻碍人们接触京剧、欣赏京剧的最大障碍,其实也不难理解:“听不懂”。

如今京剧的接触门槛,看起来似乎有些过高。听一场戏,票价在百元以上的不在少数。生旦净丑,各门各派,如果没有对其有基本的了解,那么坐在台下欣赏京剧,就是外行人看热闹,还容易昏昏欲睡。

演员之间的对白近似普通话,我们还能听懂,但戏曲的唱腔多变,听的人没有基础,就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台词都听不懂,还有什么乐趣?

但我们也看到,国家对文化传承还是颇为重视的。戏曲频道还推出过综艺,就是让一些老艺术家们,去教此前对戏曲接触不深的明星们学唱戏,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收看。

(综艺《拿手好戏》人员宣传照)

由此可见,年轻人们并不是讨厌京剧,难以接受京剧,而是因为其专业性看起来过高,从而失去了体验感。在一些网络社交软件上,观看戏曲类直播和视频的人也不在少数。

(饰演穆桂英)

如果出一些关于京剧的科普类小视频,年轻人也会更容易接受,不学唱但会欣赏,京剧的观众也会增加。

其实,不仅仅是京剧,现代社会中的不少传统文化,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京剧也并非彻底走入绝路。只要把握好时代的潮流,推陈出新,知道大众爱看什么就演什么,那么京剧一定能“绝处逢生”,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