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登革热 出现这“六种症状”请及时就医

近期我国广东悄然掀起一场登革热疫情,病例上报已逾上千例,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至14天,多为5至9天,登革热分为普通及重症两种。

该病人群普遍易感,其中老人、婴幼儿和孕妇更易感染,且大多数重症登革热病例(登革热出血热及登革热休克综合征)多发生于儿童,且刚经历国庆假期出行,提醒患儿家长们积极做好防范措施。

01首先了解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类乙类急性传染病,属于全球范围内的蚊媒传染病之一,主要依靠携带病毒的蚊虫(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即:“病人→蚊虫→人”的传播路径。

因此,只要被已叮咬感染者的蚊子咬一口,就存在相关感染风险!我国登革热疫情近年来主要由境外输入病例引起导致本地疫情传播。目前巴西、阿根廷等地正处登革热高发期,孟加拉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报告病例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我国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登革热又有“断骨热”之称,是由于部分感染登革热后病人会有剧烈痛感。

02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主要有

1.高热:病人体温可在24-36小时内升至39或40 ℃,持续3至7日。

2.粘膜潮红:即面、颈、胸部等潮红。

3.痛感: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等。

4.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多出现在病程的3至6天,一般维持3至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

5.出血:部分登革热患者有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等;

6.其他症状:如消化道不适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免疫缺陷病者及各种慢性病基础疾病者更易出现重症可能,此时有较高的致死率。重型登革热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少数患者可能因此有死亡风险。

一旦感染登革热,无论病情轻重均建议赶紧就医!

03如何诊断登革热

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夏秋雨季,出现发热、皮疹、疼痛、出血等症状时均需注意感染登革热可能,疾病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血常规、生化、影像学、病原学及血清学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怀疑有相关感染的病人,就医前可进行基本的对症处理:

1.积极退热:首选物理退热,对于高热患者可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应谨慎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避免加重出血);2.卧床休息,清淡及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适当补液;3.出血明显者积极止血治疗;4.及时医院就诊。

04如何预防

1.我国目前尚无登革热疫苗可用,主要通过防蚊灭蚊来切断传播途径,也是登革热的主要预防措施。

2.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手、通风;

3.经常翻盆倒罐、清理积水;

4.积极防蚊、驱蚊、灭蚊;

5.避免蚊虫叮咬:可装纱门纱窗,外出穿长袖衣裤,涂抹花露水等。

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从自身出发,做好隔离,不去疫情风险区游玩,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文字|儿科 麻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