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之道‧評審短評】林佳樺/在喧囂的縫隙種下一株寧靜
这次参赛作品共有九十二篇,是九十二种安顿、寻找与修复自我的方式。不同的静心景窗都有光的质地。我偏好的作品是光打在窗上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影、带出深浅交错的韵致──陌生题材要深入,寻常事件视角要独特,而随之流泄的隐喻与哲思,便是光影里的舒爽微风了。
〈让水带走〉以「液态隐喻」贯穿:从实体水流(洗澡/洗手)到抽象意象(洗去日子重量的情绪漂流),忙碌生活里水流经身上,而主体没有被吞没,还能察觉「肌肤仍湿」。末尾融合「水星守护」之说具有巧思,自然地将感官、哲思与星座三支细流汇聚成河。
〈好好呼吸〉直面迎击育儿压力下即将崩溃、又强自镇定的母者心情:「妳的孩子早就疯掉,妳也想跟他们一起疯掉……当我承认这一切确实糟透了,就不再被事实胁迫了。」前段用涡旋、溺毙堆叠窒息感,后段以「十秒定格」让繁忙的生活节奏留白,以「窒息──换气」与呼吸的节奏形成了文本共振。
〈南摩 观世音 菩萨〉书写「无神论者」面临官司与父病时皈依了信仰,如此冲突呈现精神危机与救赎,低沉、缓慢、停顿的佛号节奏让读者同步感受声音穿透纸页,及在生老病的苦难中、信仰如何成为泅游者的浮木。
〈山中取静〉的空间运镜很魔幻,从枝摇鸟鸣、昆虫苔藓的「微观」拉到城市国家、山峦海洋的「宏观」,再收到岩石与自己的「小我」视角,呼吸吐纳因为心静时的冥想而自由,为减压文学的灵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