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主城区!珠海这个千年古村像一条时光“画廊”,藏着太多故事……
四月的山场路木棉尽落,
迎来一片新绿,
这条路,
有朗朗书声,有风雅古亭,
百年山楝、菩提榕在这里深深扎根……
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
遥想时光深处的美。
手绘/钟凡
山场村历史演变过程被记录在
山场社区入口的《山场记略》石碑上。
据载,
珠江水挟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
经过漫长的岁月,
逐渐冲积形成海滩。
此地属于香山场盐场沿岸,
随着海水逐渐远退,盐田变潮田。
到清道光年间,
香山场的潮田已完全脱海成陆,
茫茫沧海变良畴。
山场村西晋末年时称“濠潭”,
又因该村在凤凰山东麓,
山上遍开山花,芬芳吐艳,
后改称香山场。
手绘/钟凡
据清光绪《香山县志》记载,
一千多年前,
今山场附近的山峰
还是外伶仃洋上的岛屿,
岛屿被大海环绕,
所以这一带又叫金斗湾。
那时,
因山场出产海盐,
所以唐代以前就有人在这里聚居,
围海煮盐,被称为金斗湾盐场。
闹中有静,
北帝城隍庙也坐落在此处,
踏入其中,仿佛按了静音键,
似有若无的细雨,
落在屋檐、石板路上,
显得越发幽深明净。
庙宇由城隍庙与北帝庙合为一庙,
始建于唐宋盐场兴旺时期,
后经历过多次重修或重建,
现存建筑为清晚期文物,
前殿立北帝玄武,
后殿尊城隍官像,
两庙合一,意为“天地合一”。
城隍是古代宗教文化中
很受崇祀的一个神祇,
多由有功于地方的人物充当,
是被地方民众信奉的地方守护神。
城隍信仰在唐宋时期已经蔚然成风,
成了非常普遍的民间信仰之一,
城隍神也日趋人格化、本土化、多样化。
据说,
香山场城隍庙中的“城隍爷”,
供奉的就是香山盐场的廉洁管理者
——盐官谭虔源。
谭虔源管理盐场,
维持经营,德高望重,
被后世乡民“封”为城隍爷,
至今都是山场原住民重要的精神依托,
每逢重要的农历节日,
常有不少来自港澳和中山等地的
香客登临,
上香祈福、徘徊寻思。
手绘/钟凡
北帝城隍庙见证了
香山场当年盐户们的生产生活
以及盐业经济的兴衰,
也是研究珠海地区庙宇建筑的
重要实物资料。
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沉淀,
在时代更迭的洪流中,
在历史长河的映衬下,
承载着市井人文,
也寄托着人们求吉纳福的美好愿景。
走出北帝城隍庙,
涌动人潮演绎着热闹,
一动一静间,
是属于山场村的独特印记。
在时光里逗留,
去山场路散散步,
听一听它的故事。
手绘/钟凡
文/珠海发布 张映竹
手绘/珠海发布 钟凡
图/珠海发布 吴星宓
部分图片来自山场社区
编辑/陈淑娴
责任编辑/田海
三审/种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