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太阳表面近800万公里,探测器拍到奇幻的一幕,刷新人类认知

太阳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危险的天体,太阳系的命运被太阳牢牢的握在手里,它所释放的强大能量和物质能够给人类带来光和热的同时,也极有可能轻松的被它毁灭。人类想真正的了解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奇迹发生了!在目前人类向外太空发射的众多探测器中,一个名为帕克的探测器以每小时635266公里,闪电般地速度,让人类看到了太阳奇幻的一面。

帕克探测器的“近日”原理

帕克探测器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8年8月发射,主要任务是在2025年前完成绕太阳飞行24次,并记录有关太阳的信息,传导回地球。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努尔·拉乌菲曾说:这对(帕克探测器)全人类来说都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这就像1969年的登月一样。

有靠近太阳经验的朋友们都知道,想要靠近太阳是很困难的,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探测器势必也会跟着地球绕太阳公转,根本不可能靠近太阳。如果你认为依靠太阳强大的引力,就能把探测器“吸”过去,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探测器借助其他恒星的“引力弹弓”为自己减速,从而使自己轨道的近日点逐渐靠近太阳。

2021年4月,帕克探测器就成功借助了金星的“引力弹弓”为自己减速,在成功穿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后,拍摄并传回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段影像刷新了人类的认知。

发现KHI

以下这段影像是帕克探测器利用它的“宽视场成像仪”在穿越日冕时所拍摄到的,当时帕克在离太阳表面仅800万公里左右,相当于太阳半径的11.5倍的位置,发现日冕抛射物之中存在着一个旋涡状的结构“呼啸而过”,考虑到太阳的体积,不难想象出这个漩涡状结构的巨大,它究竟是什么呢?

科学家通过深入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这是一种被称之为“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的现象,简称“KHI”。

“KHI”其实很常见,是流体动力学的一种现象。当风吹过水面,空气和水的流速不同时,它们的接触面就会出现“KHI”,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风在水面上形成了波浪。同理,当风吹过云层时,就可能会泛起波浪状的云朵。

需要知道的是,太阳在发光发热的同时会不停地向四面八方释放出大量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而日冕抛射物其实就是由大量的等离子体物质构成,因此“太阳风”和日冕抛射物,都被认定为是流体。

当它们之间的速度差足够大时,就会引发“KHI”的出现,当它们的接触面越来越不稳定时,可能就会形成漩涡。

科学家表示,如果这种推测在后续的研究当中得到证实,那么将会是人类第一次在日冕抛射物中发现“KHI”,可谓是刷新了人类的认知。

按照帕克探测器的飞行计划,在2025年的时候,它将会飞越金星一次,届时它会利用金星的“引力弹弓”进一步降低自己轨道的近日点高度,很可能实现与太阳表面距离仅为9.5个太阳半径的目标。此时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有关太阳的新发现,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