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气变和发展,“双城+2024”探索中美人文交流新解法

9月24日,双城+2024“探索中美关系多元视角”系列活动(下称“双城+2024”)闭幕式暨圆桌论坛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作为“双城+2024”系列活动的末站,来自美国的代表团成员和中国专家学者在圆桌论坛中就竞争背景下中美关系的管理与合作、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中美人工智能合作机遇与挑战、俄乌冲突与中俄关系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与互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致辞中表示,中美两国关系复杂且多元,增强国家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增进理解、维护地区安全。尽管中美关系正回到重新稳定的渠道,但这一过程脆弱且维持在较低水平。“双城+”活动为中美两国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观察思考、深入探索中美关系多元视角的平台。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美方主任魏亚当(Adam Wei)在闭幕辞中表示,竞争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中美两国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上有很多共同利益。活动的初衷是希望中美学者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倾听对方的声音,通过沟通理解差异,探寻中美关系相处之道,并寄语各位专家学者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中美关系和全球治理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有分析认为,气候变化是中美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近年来两国关系并不稳定。在此情况下,气候变化成为中美两国重建信任的重要方式。9月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会面时表示,今年以来,双方气变团队密切沟通,达成一系列务实合作成果。希望美方保持政策稳定性,切实尊重中方合理关切,避免保护主义和泛安全化,同中方共同努力,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

参与本次活动的学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次活动让他得以有机会与各领域专家自由接触,并向企业和地方政府学习环境和发展倡议。“最重要的是,不同人之间的联系和广泛的互动有助于实现自由讨论和联系,考虑到各种障碍,这在之前很难实现。通过交流,我们能够探索合作和理解的维度。我从同行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讨论。”这名学员说道。

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志雄曾撰文指出,尽管过去几十年来,中美两国人民通过努力增进相互理解和对话,建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真诚的善意,但过去几年,这种交流却急剧减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处处长朱菊华向澎湃新闻表示,当前中美关系仍然充满着问题和挑战,两国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有助于双方更全面地理解双边关系。“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平台,让中美学者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倾听对方的声音,通过沟通理解差异,探寻中美关系相处之道,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朱菊华说。

“双城+‘探索中美关系多元视角’系列活动”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创办于2023年,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在首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双城+2024”于今年9月举办,邀请约20位美国青年领袖和行业精英,赴上海、南京、武汉开展交流访问。为期7天的活动中,学员围绕绿色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新能源产业等新质生产力与各界开展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