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照顧男不難】當照顧者 先照顧好自己
彭大维(左二)与妻女。彭大维在礼仪师的工作看尽人生百态,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场要有所转换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父亲的有生之年尽到儿子的责任。图/彭大维提供
五十八岁的彭大维,去年从照顾者角色毕业,回想担任照顾者这个角色,他说:「我是有规画的。」
八年前,彭大维在殡葬服务业担任礼仪师,工作需全天待命,他连回家和父母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那时父亲确诊巴金森氏症多年,身体退化到需要助行器才能行动。彭大维在礼仪师的工作看尽人生百态,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场要有所转换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父亲的有生之年尽到儿子的责任。
在台照顾父母 视讯在美妻女
盘点好所有资源后,彭大维在二○一七年辞去工作,为了具备照顾知能,他去上课取得照服员资格。与此同时,太太带着两个国小的女儿赴美求学,母亲跟彭大维说:「你也一起去吧!」但身为长子又是独子,他深受传统孝道观念影响,认为「父母在,不远游」,觉得家里总要有个人留下来面对生病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彭大维跟妻女说,他留守台湾照顾父母,但会找好帮手,仍然可以美国、台湾两地居,兼顾两个家庭。
真正成为照顾者后,却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首先,父亲对儿子的照顾不领情,当熟悉照顾技巧的他要协助父亲如厕、沐浴,父亲把他赶出去:「让你妈来。」再来,父亲频繁进医院导致的退化,带给他深刻不安,打断了「美国、台湾两地居」的规画,让他几乎不敢出国,深怕一离开,父亲就走了,只能透过每日的视讯和妻女维系关系,因此常被老婆和女儿取笑「对家里没贡献」。
看似运筹帷幄 身心却出状况
身为照顾者这几年,彭大维看似运筹帷幄,各角色都活跃——礼仪师、生命教育讲师、照顾者志工、规律运动维持身体健康,理应「身心健康」,但是身心却出现无法预料的状况,例如查不出原因的听力持续下降,医生安排他做睡眠检查、心理咨商,心理师听完他的自述后问:「听起来你一切都很好,有没有可能正因为你把自己建设的这么好,事实上你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他听了一愣,最近还在反思这件事。
彭大维认为照顾是全民议题,每个人都将扮演照顾者或被照顾者,他算幸运可以有所准备,但仍有许多意料之外,只能见招拆招。但他强调,照顾者一定要尽力照顾好自己,别让家里多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
照顾前适性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