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不军售 看美国利益

图为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国民警卫队的F-16。(美国空军官网)

不过半个月的光景,有关对台军售,华府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一种主张「重新思考」,其实就是停售;另一种主张持续,而且愈多愈好。两种主张,目的完全相反,但动机完全相同:都是彻头彻尾的美国利益至上。

前一种声音见诸「密勒公共事务中心圆桌会议」发表的研究报告。这个「圆桌会议」也许不太有名,可是成员个个大有来头,以领衔人普理赫(Joseph Prueher)为例,军职做到太平洋美军总司令,文职做到美国驻北京大使;尤其他担任总司令时,正好赶上一九九六年台海飞弹危机;担任大使时,正好碰上美、中在南海上空的撞机事件。论实务经验,几无人出其右。

普理赫(以及另一位前太平洋美军司令基廷)等人认为,美国与中共的关系经纬万端,可是一扯上对台军售,往往就可能陷入死胡同,不免因小失大,所以不妨「重新思考」对台军售。

相反的声音见诸本周上市的《国防新闻》周刊,其论述基础是:对台军售在经济上对美国有莫大好处,因为根据「国会研究处」(CRS)最新的研究报告,过去四年,台湾向美国购买军备共支付美金一百六十五亿元。报告名称是《一九九○年以来,美国对台的主要军售》。二○○七年,卅七亿美元;二○○八年及二○一○年,各六十四亿美元。所以报导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台湾这个军火市场,有利可图,对美国持续不振的经济是有助益的」。

白花花的银子进入美国荷包,这只是直接利益;至于间接利益,首先是降低了单位成本;当美国国防预算不得不削减时,这种降低格外具有重大意义。其次,厂商节省下来的成本,可以投入新武器研发。

还有一项间接利益:因为单位成本降低而吸引更多买主,从而为美国带来更大收益。因为客源增加而产生的无形效益尚不在内。

所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早就分析过,如果出售六十六架F-16C/D战机给台湾,将为这家公司提供一万一千个就业机会;全美五十个州将有四十六州从中获益。

这不禁令人想起,九○年代,通用动力公司游说美国政府时,曾说如果不出售F-16A/B战机给台湾,通用将被迫裁员五千八百人。后来老布希同意出售,通用说,收益将增加美金五十八亿元。

四年一百六十五亿,主张强化对台军售的人士意犹未尽,念兹在兹的是尚未实现的「三大件」:F-16C/D、柴电动力潜舰、以及F-16A/B升级,「总价美金二百亿元」。

主张对台军售,最重要的法律是《台湾关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美国要提供足够的防卫所需给台湾。现在头一次,反对军售的人士同样搬出《台湾关系法》,因为第二条规定,美国的政策是「……并且维持及促进美国人民与中国大陆人民」的友好关系。

主张停止军售,倒未必主张放弃台湾,有时恰恰相反。例如几位前任太平洋美军司令,很清楚司令部订有保台作战计划,不会轻易放弃对台湾的安全承诺。

倒是主张强化对台军售的,有时却是视台湾为包袱,所以主张「台湾要什么,美国就卖什么,免得美国为台湾打仗」。华府智库卡托研究所副总裁卡本特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不管怎么主张,他们想到的是美国利益。陈水扁担任总统时,有一回接待美国的专家学者访问团,开口问:「你们是红军还是蓝军?」意思是「你们是亲中还是亲台」。一位访客回答:「我们都是红军,也都是蓝军,也都是白军」。也就是说,他们全都「亲美」,红蓝白是美国国旗的三个颜色。

美国与中华民国签订协防条约时,着眼的是美国利益;廿五年后决定弃台北而就北京时,着眼的还是美国利益。「八二三」战役时,美国提供最先进的响尾蛇飞弹给台湾,从决策、交运、安装、训练,到国军开创全球首例以空对空飞弹击落敌机,为时不过一个月。美国动作之快,考量的是美国利益。F-16A/B战机,台湾从首次提出,到老布希总统批准,耗时长达十四年。美国如此之慢,考量的还是美国利益。

当然,有时也不全是美国利益。老布希在一九九二年宣布出售F-16A/B,事前把中共驻美大使朱启祯召到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史考特罗告诉朱启祯,「这项军售既不是为了台湾,也不是为了你们,这完全是因为F-16战机的生产线在德州,而德州(的选票)对布希极为重要」。(摘自2011/4/21中国时报记者刘屏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