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书摘》人生导师五十载 张老师不姓张

张老师基金会鼓励遇事焦虑或陷人生低潮时要勇敢求助。图左为理善国际关怀协会执行长林凤。(图/理财周刊提供)

人生困境有时非一己之力可解决,要练习适度接受现实问题,或开始去思考并学习新方法,将有助于解决所遇状况。张老师基金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求助管道之一,现任执行长涂喜敏与主编万仪说,基金会为何叫做「张老师」?其实并非创始人姓「张」,也非为了纪念某人,主因张字义代表开启、拓展、长远之意,且弓长张好念备感亲切;而「老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志,所以定名为「张老师」。

学习转念 正向传播

每个人有自我标准的做事原则与作人态度,但若属超完美主义采高标准,将会给自己太大压力极易焦虑,若没做到位则痛苦沮丧或不放过自己,甚至可能出现憾事令人遗憾。

人生功课需要学习放下,努力过后就不要为难自己,因为世事不可能永远一百分,且事实上自以为的百分价值,在他人眼中可能是一文不值,所以任何计划要保留空间不要一成不变,若没弹性而自我设限将累死人,因为我们永远管不了别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若保留弹性空间给彼此,则处事会更顺畅圆融自在。

然而不焦虑要改变自我有时并非易事,要如何不停留原地走向阳光呢?所以基金会的创办理念,积极协助当事人能够转念,学习方法然后去行动,经过陪伴与一段时间练习后,自然而然就会看到结果,跳脱当下谷底让自己开心。

涂喜敏说希望透过传播的力量,传播正向、传播健康、传播助人讯息,散播好的影响力与正向的感染力。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鼓励大家若遇事焦虑能寻求管道,能勇敢求助就是一个健康的行为,能多听专业建议并学习方法,量力而为、尽力而为、保有弹性,就算关关难过但相信能关关过。

人生导师 全人服务

最早期张老师是为服务青少年,因这阶段需导师指引方向走出迷惘,所以过去使命口号为健康青少年,社会新希望;现今办理心理辅导健康教育、结合资源培育人才、激发潜能适应能力、研究发展与国际交流等等。提醒家长不要跟孩子情绪对抗,要了解照顾他们心情,去观察习惯并同理感受。

至今张老师已五十二岁了,服务对象从青少年到家庭的全民心陪伴,内容多元从心理健康到社会融合,其中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事,在当事人心里都可能烙下感动或启蒙的种子。

在数位疏离的环境下,自我觉知并倾听感受,将心比心能有效沟通。例如语气要尝试让当事人说出理由,逐渐培养良好的关系;若有负面情绪,要练习纾压调整呼吸,要培养习惯有安心感,给自己鼓励打气等。

万仪说疫情经历使生活增添变数,如何安定己心稳定生活,是张老师文化跟张老师基金会在未来持续努力做的事情;近期推动线上读书会,课程可直接互动分享感受,透过云端学习与实体出版,在心理健康有更多元服务。

快乐分享 忧愁分担

性格和习惯可透过学习来改变,例如易焦虑者若透过阶段性、计划性学习,将可增进内在勇气与能见度,快乐会感染常说开心事会更开心,而忧愁把它讲出来就是压力释放,两者都是心理健康概念。张老师虽不是生命线,但始终如一做有品质的陪伴工作,人生若有时不得其法而陷入低潮时,若有需要张老师就在你身边,电话直接打1980一就帮你,可陪伴你一起面对人生困境。

本文作者:理善国际关怀协会.林凤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00期》)

《理财周刊11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