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的面具-萧万长那个时代的那些故事
萧万长卸任副总统后,坊间出版了两本纪录他公职生涯五十年的新书,每本书都厚达三百多页,我花了几天时间逐页读完,掩卷后无限感慨。
其中最大的感慨是,在他组阁前那三十几年,他之所以能够放手施为,替台湾经济转型作出贡献,除了因为那个年代是个做事的年代外,也因为他一路都有贵人相挺,他的长官挺他信任他,更在关键时刻当他的靠山。
他当国贸局长时,赵耀东是经济部长。赵铁头常跟他说:「你不用怕自己要去承担这个责任,这责任是我的;我当部长,我来承担,不是你」,在老萧的回忆中「祇要你是为公,有什么事他一定会挺,他不会说『唉呀,你怎么会做成这样?』也不会责备你考虑不周」。
其实在他接掌国贸局前,蒋经国也约见他,告诉他:「你做,你不要怕,有问题就来看我。假如有事情,上面没办法帮你解决的,你就来看我」,后来两岸转口贸易除罪化,以及智财权法律体系的建立,都是因为蒋经国挺他才能有成。
他当经济部长时,行政院长郝柏村问他有何打算?他提了治安与五轻两大急务,郝柏村当下即说:「那就这么办,第一件事情(治安)我做,第二件事情(五轻)你做」;后劲居民围厂抗争三年多,但萧万长上任后三个月就画下句点,他归功于郝柏村:「有他这样一个长官,你就不用怕」。王永庆在最后一刻放弃海沧计划,回台投资六轻,也是因为郝柏村挺萧万长:「我完全相信你,你做的决定要有什么责任,我替你扛!」
萧万长对那个时代那些挺他的人至今难忘,「想到当时的情境,上面的长官,包括最高的总统、院长到部长,都真的是挺你的。让你做起事来,就是拚了命,无所顾忌、勇往直前」,「我很感恩,我碰上了这样的年代」。
相对于萧万长当年的际遇,这几年当官的人应该都有生不逢时的感慨。愈趋两极化的政党对立,以及日益恶质化的媒体统治,已经让想做点事的人常有官不聊生之叹,更严重的是,祸起萧墙更几乎已成官场常态,每遇政策争议,扯后腿的必是同党阁员与立委,甚至连直属长官也不挺不扛;刘忆如黯然挂冠,就是同志杯葛、长官不挺的一个例证。
刘忆如复征证所税犯了求功急切与不擅沟通的错误固属事实,但课征资本利得税乃是马英九调任她当财长的首要任务,而且财政部版方案报院后,也经陈冲同意后才对外宣布,当时人在非洲访问的马英九也隔洋表示支持。但从四月中旬部版公布后,到五月底刘忆如辞职,一个多月内却风云变色,不但刘忆如变成众矢之的,部版更被院版、党团版、共识版修改得面目全非,行政院甚至到最后放手让立委主导方案内容,立法权凌驾甚至取代行政权,太阿倒持至此,不但刘忆如非走不可,其实连陈冲都该引咎下台。
但在众议非难刘忆如的关键时刻,在她请辞待命的那两天,内阁发言人却说「院长没有说要慰留」,马英九也惦惦无声,同党立委更同声叫好,堂堂阁员竟然变成长官不挺、同志不爱的全民公敌,这叫什么政府、什么团队?
二林园区也是祸起萧墙的另一例证。二林转型是内阁决议之政策,国科会正副首长这几个月虽曾多次沟通,但执政党地方立委却仍然多次率众到国科会示威反对二林转型,但从府、院、中央党部到地方党部,却自始即袖手旁观,放任党籍立委公开杯葛内阁政策并羞辱阁员,如果马英九、陈冲「援刘忆如前例」不在关键时刻力挺阁员,难保哪一天朱敬一不会一怒挂冠,让内阁再受重创;依此类推,如果龙应台、李鸿源等阁员也因为得不到长官在政策上力挺,而心生挫折甚至萌生退意,这个政府岂不要宣告瓦解?
陈冲当副手时曾被人肯定是「一个能帮主管解决问题的人」,他当金管会主委时,媒体也称赞他是历任主委中「最理所当然的主委」,但他能否转型为「最能帮阁员扛责任的人」,「最理所当然的阁揆」,萧万长那个时代的那些故事,也许可以当成他学习转型的教材。 (作者为中国时报前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