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热播电视剧!杭州这个小区也太“保值”了!网友:实名羡慕了…

近期,电视剧《小巷人家》热播,剧中温情满满的邻里情收获了无数观众的眼泪。而在杭州,也有一部现实版的《小巷人家》正在上演…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杭州十五家园社区,每年老邻居们都有在一起吃一顿饭的习惯,从2009年开始,已经持续了15年,为了这个约定,96岁老人坐轮椅再远也要赶去,不少年轻人直呼:情义值千金,太羡慕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间,邻里之情更显得稀有而珍贵,在你的童年时代是否也有这样充满人情味的邻居呢?

这天下午,随着我家猫咪敏捷地跳回院子,我听到了一个稚嫩的声音,“猫猫,猫猫。”寻声望出去,院门外出现了一个小可爱。我赶紧跑出去打开腰门发出邀请,孩子外婆连连摇手:“不了,不了,太打扰啦。”说时迟那时快,小宝贝已经一脚跨进门槛,外婆只好尴尬地笑笑跟了进来。于是,我们一起站院子里畅快聊天,二岁的小女孩在与猫咪快乐地互动。住小区一年多了,第一次迎来了串门的邻居。

摄影/喵呜不停

触景生情,回忆的闸门缓缓开启。我小时候生活的山村,虽然物资匮乏,但邻里关系宛如山泉般清澈而甘甜。平时谁家吃一点好的,第一时间打发孩子赶快给邻居送去;谁家有点大事小情,同村的人都愿出手帮忙。村里除了有线广播,串门,成了大家了解外界、交流情感的可持续方式。

没有固定的对象,也无需提前告知,吃完饭走出门,随便走到哪里碰巧遇到谁就进到家里串门,搬个椅子坐下,就开聊。尤其是冬天,屋里生了火炉,这一家就会引来好几拨串门的,火炉中间架一个茶壶,大家围坐一起,一边烤火喝茶,一边天南地北地神聊。一把茶叶,几捧瓜子或番薯片,就可以聊得热火朝天。庄稼长势,收成年庚,镇上集市,红白大事,什么都可以成话题。据说,很多儿女亲事,就是这样在玩笑中促成的。

摄影/刘鎏

串门,也是我童年很美好的回忆之一。七十年代的农村,白天都不关大门的。我们小孩子,无所顾忌,赶着饭点,捧起饭碗就往外走,哪怕是下雨天,踏着湿漉漉的石板路,就去村里游荡。遇到邻居家孩子了,便进去串门,家长都会招呼我们添菜,夹几筷,继续游走,等到饭碗见底了,不知不觉间串了十来家门了。

渐渐长大上学之后,假期回家忙着应付功课,串门就少了。想不到跨入省城的大学校门,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竟然又开始了频繁地串门。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宿舍没有电话,学生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视和电脑,课余时间喜欢相互串门,以此来排解思乡之情。寝室之间,院系之间,还有大学之间,学生们串来串去,乐此不疲。

摄影/钱雨帆

最有趣的莫过于我们系女生间的串门。同一楼层的几间宿舍,如同一个热闹的大家族,自愿参与的彼此间都有特定的称谓。我是庞大家族中的第三代,上有德高望重的“老祖宗”,她性格沉稳,总以慈祥的目光关注我们;有和蔼可亲的“爸爸妈妈”,她俩住斜对门,跟我不是同一个专业,只有上大课时我们一起去阶梯教室;我的“姑姑”倒跟我住一起,她的性格温婉细腻,我很喜欢听她说话;我还有“女儿女婿”,可惜我自己就很孩子气,根本管不住她们,休息日几乎见不到她俩影子,也不知疯去哪里串门了。我挺喜欢去另外两间宿舍,那里总是洋溢着家的温馨,有风趣幽默的“阿姨姨夫”,有温婉贤淑的“表姐妹”。不同年级的女生,组成了这个家族大联盟,串门变成走亲戚,出出进进,平添温情暖意。

每天课后,我们迫不及待地串门,分享着各自带来的家乡特产。嘉兴的粽子、浦江冻米糖、温州的米糕、绍兴清明饺……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围坐一起,聊着八卦,吃着美味,偶尔还会来一场即兴的才艺展示。有一次,我们串门到了同一家,文采出众的“江妈妈”忽而兴奋地提议创作一份诗刊,立即得到家人的响应。大家纷纷贡献自己的灵感,从生活的点滴中汲取素材,用稚嫩但真挚的诗句记录我们的青春与梦想,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写的是一首打油诗。那份诗刊,虽然黑白素面,却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欢笑,有幸成为后期正式诗社的创刊号。那些串门的日子,纯粹又温馨,慰藉了我们身处异乡的孤寂,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大学时光。

摄影/遗落森林-630

时至今日,串门仿佛变得越来越陌生。同一幢楼住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却形同陌路,电梯里遇到微笑着点个头算是熟络的了;住对门的邻居,听到楼道有动静只会通过“猫眼”向外窥探,不知对方姓甚名谁,更不会相互串门。我借着送喜糖尝试过敲门,想要找回那份串门的温情,却只换来一声礼貌的谢谢,主人并没有“请进”的表示,我灰溜溜地退回家里,不敢再轻易打扰。既然无法走出去串门,那我就静静地在家看书吧,偶然读到《杨绛传》,小时候的杨绛,将阅读比喻成串门。

翻开书,我便开始在书中串门了。今天去这家坐一会,明天去那家谈一阵。谈得拢,就多坐坐;话不投机,那就抬脚开溜。翻开一本一本的书去串门,不但新奇有趣,还能增长见识,何乐而不为呢。昨天,我去了《我的阿勒泰》,听李娟讲她的过去,聊阿勒泰的美景,兴致起来,就结伴去了《冬牧场》,参观了牧民的草原生活,感受到了与牛羊相伴的快乐和幸福,简直“流连忘返”。今天我陪着苏轼在官场颠沛流离,学着陶渊明守拙归园田,也去农村小院种菜养花,清心寡欲,乐在其中。在书本之间串门,没有时间影响,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前一刻渺思千年,后一秒神游万里。

摄影/刘鎏

阅读串门,饶有趣味,然而终究是不闻其声难见其形。遗憾之余,我仔细观察,别说是街坊邻居,就是同学朋友之间,几乎也很少串门了。看到钢筋水泥的保护之下,面对面的交流越来越少,不禁令我更加怀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热络的往来人情。

也许喧嚣忙碌的生活

让邻里关系变得不如从前那么紧密

但在很多社区

依然可以看到让人心暖的瞬间

帮忙收快递

分享美食

互相照看孩子

多一些主动

你和邻居也可以是近邻

你有暖心的邻里故事想分享吗

你怀念儿时串门的温暖时光吗

来源 :杭州发布

文字:骆红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房怡晓

一审:缪军;二审:夏琳;三审: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