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陆》天下辱华何其多

过去数年许多西方品牌都曾陷入「辱华」风波。(IG@dolcegabbana)

最近原先颇受好评的中国动画片《雄狮少年》由于部分角色眼睛狭小、「瞇瞇眼」而引起炮轰,认为其制作方迎合了西方对中国人(华裔、亚裔)眼睛小的刻板印象。无独有偶,中国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也被挖出其2019年的商业广告「辱华」,因为广告中的模特本身眼睛微瞇,外加妆容衬托,「迎合西方刻板印象」、「辱华」之声又起。

该位「瞇瞇眼」的模特随后跳出来回击,「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了?也许有些朋友欣赏不了我这种类型,但是也大可不必这样来攻击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眼睛就是这样,甚至生活中比这还细小。」

各路眼睛小的网友也晒出照片,表示自己「很抱歉对不起国家」,更有人建议将割双眼皮纳入医疗保险中。充分印证,网上不只有键盘侠,更有一大帮已经受不了当前舆论场的段子手。

辱华,一开始是西方对中国(乃至于亚洲)的整个恶意现象,如今在微博等中国社交媒体上「内卷化」——模特有雀斑、模特眼睛小、或是拍出来的街景不够现代时尚,都可能涉及辱华。

在这其中,有人认为小题大作、有人认为这就是侮辱,道德问题,人人心中皆有一把尺,难论对错。

只能梳理近年「辱华」之来龙去脉,供读者了解。

在过去,西方对相对落后的中国,乃至整个亚裔群体充斥恶意。早年的美国电影中,亚裔身材矮小、人人都是功夫高手,对于亚洲国家落后之讽刺,所在多有。中国在多年的贫困积弱后终于崛起,民众急于告诉世界「中国已不是任人欺负的落后国家」,许多西方品牌和电影为了这片市场(或是种族平等的概念),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过去动辄嘲讽中国的态度。

在这其中牵涉了几种心态。对于西方世界而言,一是在部分人心中刻板印象仍存在(亚裔眼睛小、数学好、呆板等等),二是也明白今时不同往日,不能得罪中国消费者、也要讲求种族平等。

但中国崛起且受世界瞩目不过二十多年,西方社会的许多人,仍然在学习如何与中国相处,仍在学习「脱掉有色眼镜」的过程。

于是,有些牌子或人士,本身就怀带恶意,蓄意嘲讽华裔。但有些确实无恶意、属于无心之行为(正好找了一位眼睛小的模特,或正好模特不符合中国舆论场审美)。

随着互联网的便捷,许多西方品牌在过去数年都有「中枪」,自然各品牌都一贯地道歉,于是辱华新闻频出。最经典的案例如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在广告中用狭长凤眼的模特拿筷子夹披萨,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用长了雀斑的中国模特,法国奢侈品牌Dior用偏阴暗的妆容及瞇瞇眼的女模特等。

这些,有几家是带有恶意,有几家是无心之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是过去,这些矛盾对准的都是西方品牌,如今连中国品牌和中国自产的电影都遭到围剿,「中国品牌辱华」,此现象难免让人疑惑。

以上仅是停留在「外貌辱华」这一层。近年有些品牌因为意识形态问题而在中国陷入辱华风波,这涉及层面就更广了,比如台独、或新疆棉花事件。在这当中,同样有些品牌是刻意「给中国添堵」,有些品牌则是少了点政治敏感度。但是政治这一块与外貌不同层次,严重性也不同,在此不多赘述。

综合以上,辱华确实始于西方在过去亚洲穷困时,对整体亚洲的轻蔑,与恣意贬低。中国如此庞大市场崛起后,才开始适应(或「讨好」)中国消费者,才开始学习融入。这点无庸置疑,西方社会亦不必喊冤。

同样地,中国社会很容易遇事情就想到「西方仍瞧不起中国」、「我们明明就进步了,西方偏偏看不见」、「国内有人赢合西方」等,也是不够自信,也是正处于「自卑与自信」之转折期。

再加上如今中美对立,遇到事情,就会分成「民粹主义」和「崇洋媚外」两种对立声音。一但再搅上「迎合西方」、「恨国党」等政治语言,就怎样都说不清了。归根结底,不能被外界羞辱,但也不该把矛头指向内部制造对立。

天下辱华者,何其多。有些故意、有些无意;有些真傻,有些装傻。有些该骂,有些被骂得莫名。

数亿网民,各自有不同标准。

但物极必反,当中国电影和中国品牌也纷纷「辱华」之时,同样会掀起许多反思。往后这类事件,能掀起的风波,也会逐渐降低。(林犀)

(本文来源:多维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