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密》唐朝戍边官兵生活曝光 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挖出考古新发现
图为新疆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图 / 中新社)
唐朝为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之一,领土幅员广大,唐朝军方也为此在西域地区设有许多用于烽火台,而在2019年,大陆考古单位挖掘新疆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当中出土许多唐朝戍边官兵使用物品,还发现史书未曾纪载的「掩耳守捉」。
央视YouTube频道《中华国宝》17日上传「文物里的唐代戍边生活」,介绍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文物考古和戍边唐军官兵生活,节目指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是座带有围墙、半地穴房屋的烽燧(烽火台),在唐代,这里属于安西都护府,其中,为了防止南方的吐蕃偷袭,且由于战略地点重要,唐朝在尉犁县孔雀河一带修筑许多烽燧设施。
节目指出,为配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长城维修资源保护工程」,新疆考古文物研究所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进行试掘,2019年获批准正式发掘,发现草、写有唐玄宗年号「开元」的文书、木简、铠甲等文物。而在挖掘持续进行的同时,考古队也对出土的文书进行判读,发现其中有唐朝武周至开元年间各烽燧与上级机关的军事文书。
节目介绍其中一件经过修复的出土文书,文中正面写有出自古代爱情悲剧小说《韩朋赋》的「呼天何益,踏地何晚,四马一去,何时可返」词句,证明这些汉文文学作品被官兵从中原带到西域的阵地。而在背面,文书书写有官兵的名称「马宾」、「闾元节」、「张思训」,「先天三年」的年号,以及「掩耳」等字。专家研判,「掩耳」是一处管辖当地游艺所、烽燧的「守捉」(驻军机构),而由于《新唐书》等史书没有记载,「掩耳守捉」是个重要的考古新发现。
至于出现「先天三年」,考古专家则研判,由于先天二年唐玄宗改元「开元」的消息因路途遥远,来不及送交到边防军阵地,所以边防军官兵才会写下「先天三年」这样不存在的年号。
另外,节目还提到,考古队深入挖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发现纺织物、织渔网器具、大量鱼骨,以及羊、牛、驴、骆驼等动物骨骸,由红柳枝编织成的小捕兽夹,以及葱、桃、杏等植物,或许再过不久,就能还原唐朝戍边官兵的「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