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大熊猫动作慢 原来是因为代谢慢
▲圆仔(图/台北市立动物园提供)文/叶绿舒胖胖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有着黑白两色的毛外套,加上憨态可掬的动作,真是十分惹人喜欢!笔者曾在加州圣地牙哥旅居三年,当地的动物园有大熊猫,也是人气动物。每天只开放数小时参观,往往在几小时之前,熊猫馆便已经大排长龙;幸好笔者并非大熊猫迷,所以每次去都只是「路过」。
由于大熊猫是熊科里唯一的素食者,牠与众不同的生活形态,使得牠在过去曾被归类为熊科(Ursidae)、浣熊科(Procyonidae)、熊猫科(Ailuridae),最后才被划为熊科、猫熊属。大熊猫99%的食物是竹子,其他1%则是蜂蜜、蛋、鱼、蕃薯、树叶、柑橘类以及香蕉等。根据研究,大熊猫大约七百万年前开始尝试竹子的滋味,虽然不是「一试成主顾」,但是到了两百四十万到两百万年前,大熊猫就成了竹子的铁粉。
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大熊猫实在是吃得也太多了。牠每天要花十四个小时吃东西,吃进十二点五公斤的食物。吃那么多,怎么不会胖呢?研究发现,虽然吃这么多,但是大熊猫只能从中得到20%的养分。也就难怪要吃那么多了!
不过,科学家们更好奇的事情是:如果大熊猫能够如牛、羊那样的消化食物的话,其实牠就不用整天吃个不停、吃那么多。说到底,大熊猫不是已经吃了几百万年的竹子了吗?
研究结果发现,其实大熊猫还挺惨的,虽然已经啃了几百万年的竹子,但是牠没有牛的四个胃、也没有其他食草类的长长的前肠(foregut)或后肠(hindgut),让纤维素可以在消化道中停留久一点好让肠内菌进行发酵作用;而且牠也不会制造消化纤维素的酵素。
不过,提到肠内菌,就让科学家们不由得想:会不会牠的肠子虽然短,但是有一群「地表最佳组合」的肠内菌,所以一点都不用担心消化问题呢? 《完整内容请看此》
本文作者/叶绿舒(CASE 读报,国立台湾大学科学教育发展中心)。慈济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科教中心特约写手,从事科普文章写作。
※本文经 CASE 读报同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