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迷当了语文老师,会怎么给学生讲刘慈欣?
假如你翻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会发这样一篇课文:《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
没错!大刘这篇小说,已经在2018年被选入了初一语文课本。
作为老阿宅+科幻迷,我们没能在上学的年纪在课堂上学大刘,又很好奇假如科幻迷当了语文老师,会怎么给学生讲刘慈欣?
今天这期铥铥是一次模拟语文课堂,我们请到了老朋友、高中语文老师晏如,以“说课”的方式讲讲大刘这篇《带上她的眼睛》。
主播 | 前辈、老亦、小浪花
特邀嘉宾 | 晏如
高中语文教师,科幻教育跨界研讨者和爱好者,胡粉
01、教材统编幕后:选一篇科幻小说进课本,为啥是《带上她的眼睛》?
2017年新课标教材改版,人教社在统编教材时打算组建“探险单元”,选了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还想放一篇科幻作品。
考虑到教学要求,杨利伟《太空一日》是个向外探险的故事,老师们觉得应该找一篇关于地球的——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这个星球本身的了解却和太空一样少。
考虑到学生阅读,课文面向即将要踏入中二期的初一岁学生,既要让13岁孩子读得懂,又不能让他们失去兴趣。
另外,把文章选进教材还要考虑其文学史地位。在教材改版的2017~2018年,必须考虑当代作品中有没有一篇文章既有科幻代表性,又让学生感兴趣。
正好那个时候大刘得了雨果奖,《带上她的眼睛》又是大刘1999年首次获得银河奖的作品,因此无论从科幻领域,还是从中国文学史的角度,都很有价值。
《带上她的眼睛》原文有8000多字,当时编选组的成员跟大刘沟通:能不能改成2000字?大刘挺发愁。
他后来想了想,觉得最重要的是保留小说核心——那个小说之所以被人喜欢,因为它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故事。他想到凡尔纳的小说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用一个教皇说过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像水解一般纯洁”。
大刘觉得这就是他要保留的《带上她的眼睛》的核心气质,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很正确。
其实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还同时推荐了其他一些科幻篇目,比如阿西莫夫的《基地》。课后对比阅读中有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阿瑟·克拉克的《星》,还有大刘的《朝闻道》。
所以,大刘这篇小说被选并非偶然。
虽然当时大刘为删减字数很头疼,但结果他的名字和在语文课本里跟阿瑟·克拉克同框了,也是一种圆梦。
2、大刘本人做阅读理解题能拿几分?语文老师现场判卷
《带上她的眼睛》的课后习题,我们曾找大刘本人答过——
(1)文题《带上她的眼睛》有何含义?为何用“带上”而不用“拿着”?
大刘:作为小说的题目,“带上”好像更正式一些。另外“拿着”有用手拿的意思,与文中不符。
老师批改:大家都看到了,这里有一个病句——“与文中不符”。与文中的啥不符?缺成分啊!(敲黑板)各位同学一定要注意,答问题的时候不能用病句来作答,是要扣分的。
(2)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可否删去?为什么?
大刘:这句话表示她沉默的程度,也暗示了她屏息凝神的精神状态,如果删去,文本的色彩就淡了些。
老师批改:这位同学很明显想要找到一些得分点的,他其实算是踩到了,因为这个地方的确是要强调人物的状态。
(3)“很长时间后, 当我想起洗那些那次旅行时穿的衣服时, 在裤脚上发现了两三颗草籽。”这里的“草籽”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刘:草籽象征着主人公从大自然归来后,在精神上残留的大自然的痕迹。
老师批改:这句话很大刘,踩点踩得不错(点头)。
(4)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第一个”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作用?
大刘:表明她成为了人类探索大自然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像阿姆斯特朗一样。
老师批改:写作文的时候用阿姆斯特朗是有用的,但是回答阅读题,举例一个无关的人是没有用的。
(5)仿写句子:每到一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曾经躺在海南岛的海滩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罗斯的白桦林中、撒哈拉烫人的沙漠上……
每___________,我都喜欢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刘:每去一座城市,我都喜欢参观那里的博物馆,我去过北京的国家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
我们觉得大刘还不如报菜名:
「我每次烫火锅的时候都喜欢选择九宫格,我会烫脆脆的毛肚,QQ的黄喉......」
晏晏老师评语:如果让我来判的话,每一题最多只能给一半的分,但是由于是作者本人答题,所以他写什么都对!
当年第一次知道《带上她的眼睛》选入语文教材时,我们就请晏晏老师写了一段感想,她说:
「我一直都盼着语文课本里能出现正式的科幻小说,在课堂上开宗明义正正经经地讲上一遭。它不是阿西莫夫的说明技巧,不是星新一的情节处理,也不是卡尔·萨根的电视片解说词,只是回归到科幻小说本身,关于科学,关于真理,关于人类的永恒追求、反思和那些阐述了无数遍的探索故事。这些在《带上她的眼睛》里都能提到,就算没法提到,作为引子让学生了解,也是好的。
而教学过程中遭受到的最大质疑,莫过于对科幻小说本身的解读。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套组合咔嚓嚓砍下来,好好的科幻小说会不会变得支离破碎?
备课之后我更加肯定,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学生读一篇文章的首要任务是读懂,而能概括情节提炼中心,是读懂的基本要求。没有读懂,还怎么培养兴趣?
至于还有人担心,科幻小说入选教材是糟蹋经典,或者认为科幻太“通俗”不适合当课文,这就更说不通了。世界名著里不乏从通俗转向经典的时间沉淀之作,而反复精读更是对经典作品的尊敬。
再说,一旦纳入了全国统一教材的考试范畴,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幻作品阅读的微光也会由此一点点遍布宇宙,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成为一种涵盖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的阅读习惯。」
本期节目我们还聊了:
-赏析:“眼睛”的用词好在哪?大刘文笔体现在这里
-为什么有这么多环境描写?敲黑板,这是高考考点
-科幻也能系统教学!卡尔·萨根、杨利伟、加来道雄,他们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背后都有考量
-科幻的初心与本质:为什么语文教材鼓励我们读科幻
收听节目解锁全部内容!
最近铥铥还在聊这些
戳图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