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首都品牌得以大開大闔
香港/新加坡虽超高楼林立,惟其对自然生态与文化历史风貌之保存亦有策略大格局。郭琼莹/摄
郭琼莹
六○年代新加坡曾经派员来台学习城市绿美化与园艺产业,而今早已跳脱六十年前的脏乱丑挤,蜕变成国际级之宜居创新绿色首都典范。香港亦因公共开放空间不足,无奈同新加坡以「填海造陆」为工程解方。惟其对文化艺术与历史纹理及生活记忆保存亦同步推动,确也与历史悠久的欧洲城市齐步。
试问台北首都圈之决策领导人,在此两河汇流有山有水之大都会区,可有远大格局之空间优化思维与机制?如何建构我们首都品牌让市民、观光客有居高临下阅读此独特火山地景之机会?
自瑠公圳开盖、建国花市再生、建啤保全创生与社子岛打破防洪墙引入水都蓝图,应该不是「梦」。郭琼莹/摄
香港本岛摩天高楼矗立如林,但因有七十%之水域与郊野公园绿网,小渔港小渔村依然充满魅力与活力。新加坡有条长达十公里贯穿城市核心到南部山脊的健行步径,中间有条优美的高架浪型桥横跨山谷,是市民及观光客阅读城市地景,轻松漫步健行之绿廊。
大台北盆地四周,似也可有跨河串连生态跳岛(如宝藏岩、蟾蜍山、圆山、剑潭)到阳明山之空中绿廊大蓝图。大台北的夜景绝不输全球十大城市夜景,但我们太没自信自我行销,殊不知对一个城市品牌而言,它是一种投资少但效益超高之亮点。
近日,台北市府拟编列预算整修市政大楼,被议会视为「浪费」。作为首都行政地标,它有生命周期之限制,要追求净零低碳,兼具生态文化特色。合理之延寿、智能化、现代化、艺术化实为必要。包括改造适意共融的市民广场及各林荫大道之优化,「建国花市」与瑠公圳之再生、「建啤文化园区」之创生、「社子岛水都」之催生…。
期待这些大开大阖的施政得以开创出具水与绿魅力之「首都品牌」。
(作者为中华民国景观学会荣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