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欲問天理,先問人心

雨天示意图。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潘襎

我有朋友喜欢雨天,不是跟产业有关,而是雨天给予美好心境。农民喜欢雨水是因为灌溉农作物的生计需要,大量工业用水的产业更不用说。农作物产值占所有岁收极低比例,需水量远不如IC产业,但是,两者需要用水的心态则一致。

诗人对雨水各有不同心情,「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唐诗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描写秋晚怀友人的愁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描述适当时节雨水,万物勃发,〈春夜喜雨〉里体现诗人对大地生机的无限期许。洒脱的东坡先生则是「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夜晚雨来,东坡在室内,雨水沁凉,好不畅快。至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清明时雨,祭扫者的哀伤心情,杜牧这首〈清明〉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自古以来雨水给人快活,也给人愁思,似乎古代诗人对于雨水充满渴望与期待。

相对于下雨时引发诗人快活与忧愁,日本人每到天雨连绵得令人发慌时,人们在屋檐外挂起「晴天娃娃」(Teruterubouzu),用白手帕扎起圆球,垂下余布,在圆球上画起眼睛与嘴脸,仿佛幽灵。其实不然,「坊子」(Bouzu)是日语的出家和尚,希望借此乞求止雨。这种习俗出自于日本古代有关雨水祭祀大多出自于佛教僧人,日本电视剧或者卡通影片时常见到「晴天娃娃」。「晴天娃娃」实为古代厌胜之术,施巫术于替代物上成遂愿望,日后演变成生活习俗。这种习惯原型乃为中国西北部「扫晴娘」风俗。宋末元初李俊民就有〈扫晴娘〉诗,「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剪纸成女性,头顶荷叶发型,双手持扫帚,扫去连天雨水。科技进步,台湾却年年为水所苦,到底是天时变了,还是我们心存侥幸之心呢?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记载一节魏征梦斩龙王故事。泾水龙王化身文士与相士打赌,相士预言某日某时城内外下雨成数。龙王接玉旨,竟如相士所言,为争输赢遂擅改时间、地点与成数,酿灾无数,获罪于天,玉帝震怒处以斩刑。龙王央求李世民迁延时辰,使武曲星下凡之魏征不得依时上天监斩。太宗应允,遂于监斩时刻前召魏征对弈,以解龙王之厄;孰料魏征打盹入睡,梦飞天庭斩决龙王。龙王魂魄怨恨太宗失信,夜夜前来索命,太宗遂召秦叔宝与尉迟敬德护卫寝室前,龙王冤魂不得入。

上述故事症结首在龙王为私欲违反天意,矫诏布雨,李世民贵为天子心存悲悯,天意却不可逆。龙王矫召在先,心存侥幸在后,岂不丧命。《围炉夜话》有言:「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

闽南语俗谚:「人无照天理,天不照甲子」,「照」的闽南语意味着「依据」,人如果不依据天理,老天也不会依着四季节气来走。即便负责布雨的龙王都不能心存侥幸之心,何况等待龙王布雨的凡人呢?人与大自然互为因果链,心存侥幸破坏大自然,节气必然紊乱,接着就灾祸连连!吴承恩借着泾河龙王被斩的故事告诉我们,欲问天理,先问人心。(作者为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