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脉·花地·围龙】(第19期)

桥溪觅韵

□刘卓忠

寻寻觅觅,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在喧嚣尘世寻觅那片幽静,多少游子在异国他乡寻觅那份乡愁,多少游客在世外桃源寻觅那份古韵。

带着多年以来的期盼,带着憧憬的心情,我们乘车来到桥溪。一走下车,远远望去,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就展现在眼前。四周青山环抱,中间溪水长流,民居错落有致,村民世代临水而居。

这里是一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这里树木葱茏,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溪水潺潺,穿过村庄,蜿蜒曲折,宛如人间仙境;这里远离喧嚣的都市,走进这里,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会随风而逝。

走在大小不一的石板铺成的台阶上,抚摸着长满苔藓的矮墙,仰望苍翠郁葱的五彩林,我感受到了流光易逝和物是人非。途经静谧的宝园,我驻足翘望。昔日喧嚣的宝园,如今归于宁静,唯有攀沿在围墙上的藤草悄然无声地与之作伴。透过古朴的窗户,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学童正襟危坐,虔诚恭敬地聆听先生的教诲;我仿佛听到了来自时代久远的琅琅书声。走过宝善楼、世德楼,那墙壁上布满的斑驳痕迹,似在向我们诉说过往的动人的家族故事……

漫步石板路,走过石桥,徜徉栈道,我们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美丽与宁静。在爬行的征途中,我们一路与溪水相伴。桥溪的水,从五指峰走来,时而急,时而缓,冲刷着岩石,抚摸着卵石,一路欢歌,奔流而下。它纯净灵动,清澈见底,透过阳光,你可以看到溪底附在鹅卵石上的石螺,有时还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小鱼。溪水晶莹剔透,不禁吸引了我们的游兴,于是纷纷抛鞋弃袜,卷起裤腿,下至溪中,掬起溪水,品尝一口,慢慢感受它的清凉和甘甜。

这里是一个“礼善传家”的地方。在桥溪,你会发现人们热情好客,脸上总带着微笑,让人感到很亲切;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气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桥溪的民居多为明清建筑,白墙、灰瓦、木雕、壁画、彩绘、梁架及窗棂等,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气息。我们沿着青石台阶,随意走进其中一家古民居,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墨香”和桥溪人的“善良”。

在桥溪,我们碰上了慎独楼的主人朱叔。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品茶。走近慎独楼,顿感书香扑面而来。你看,“慎独”一词,出自“礼记”,显得格外儒雅。门联“慎终独始,独善其身”,彰显着主人的为人处世和价值取向。走进慎独楼,发现墙壁上镶嵌着程儒章先生特意为该楼书写的《慎独楼记》。坐在书香四溢的慎独楼客厅,吃着主人为我们准备的柚子,喝着主人亲自“蒸炒烘晒”的桥溪绿茶,在袅袅茶香中我们聆听着桥溪动人的故事。在交谈中,主人为我们介绍了桥溪朱陈两家的历史,桥溪人的善举和勤劳创业的经历等,他还特意为我们讲述了“世德楼”屋名中的“德”字少写“中间一横”意在“提醒后人,做人要心存善念”的故事。

是呀,桥溪的村民一直传承着先人的传统美德——诚信待人、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等,这些美德代代相传,成为桥溪独特的文化底蕴。

朋友,桥溪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它的美丽令人陶醉,它的神秘令人向往。这里有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美景,这里有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热情,这里有着“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的善良。桥溪觅韵,觅的是桥溪的山水与民居交融之美,觅的是桥溪人的纯朴、善良和勤劳,觅的是桥溪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荷塘飘香

□梁姬

时光飞逝,倏忽夏已至。夏天来临,我是满心欢喜的。有人喜欢春的百花,因为她的妖娆妩媚,而我更喜欢夏日荷塘,因为她的清秀脱俗。夏日微风,轻拂过客家田野,捎来泥土与芳草的气息,还有荷塘里淡淡的清香。夏日的梅州,荷塘飘香,是属于这片土地独有的诗意与远方……我爱荷花,不仅爱她粉嫩的脸庞,更爱她翠绿的碧装,还有那月下的低吟浅唱。每当夏日来临,我总爱拿上一本书,静静地坐在荷塘边上的观荷亭,看着她肆意摇摆,尽情地吐露芬芳,把我染得满身荷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塘之美,在自然和谐中悠然展现。荷叶绿意盎然,荷花娇羞摇曳,与我的心灵共鸣于这片宁静之中。

荷塘翠绿,荷花依依。梅县区水车镇白沙村的千亩荷塘是不可多得的观荷胜地。走进白沙村,远远就看到湖面上一片翠绿,粉嫩的荷花点缀着碧绿的荷叶。小溪边的水车、木长廊与蓝天、阳光相映成趣,彩色的油纸伞点缀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好一幅自然飘逸的水墨画,如此优美的风景映入眼帘,瞬间便被她清秀脱俗的气质吸引。微风拂过,层层叠叠的荷叶恰似一张张不施粉黛的玉人脸,荷塘中群芳争艳、多姿多彩,充满诗情画意,让人遐想连篇。那碧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晶莹夺目,荷叶中粉粉的荷花特别引人注目,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比一朵迷人。有时候真想自己也能变成一只蜻蜓,可以自由地在荷塘中飞舞,轻拥那朵最喜欢的莲花。就这样,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荷塘,思绪在莲叶间飞舞,此刻,就算翻出最古老的诗句也难表达荷塘之美,不觉便放下了手中的书。我想既然无法描写眼前之美,不妨把如此景致装进心里吧,于是我心里便也种下了一池荷塘,闭上眼竟觉得满世界都是荷花,静静地闻着淡淡的荷香,不由慨叹岁月静好。

久坐观荷亭,竟然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轻风在耳边低语,碧叶在眼前摇曳,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看着阳光透过叶缝,洒落斑驳的光影。伸出手就能拥抱满怀绿色,这就是自己心中憧憬的诗意之地。如果再泡上一壶荷花茶,吃上一块荷花饼,在茶香中细品荷叶的韵味,别有一番穿越古今的味道。

“一壶清茶品人生,半卷闲书观古今”,浸润在客家文化的沉淀之中,才能品味客家的博大精深。“山青青,水泱泱,客家儿女生此方。荷叶绿,荷花香,岁月悠悠心欢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换来丰收望。 茶一杯,歌一曲,生活简单心自足。”这简单而充满哲理的歌谣,让我们感受到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现在,家乡正在变得更加美丽和富裕。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观光+美食的乡村之旅,更成为了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荷塘边的笑声,不仅是乡村振兴最动听的乐章,更是我们共同迈向富裕和文明生活的生动写照。

夜幕降临,星辉下的荷塘变得更加神秘而宁静。荷花与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在诉说着夜晚的秘密。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美好的回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片净化心灵的土地。“采得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荷塘的魅力让人沉醉,让人流连。

梅塘梅菜

□叶晓光

梅城梅江河畔的梅塘湾,土质松软肥沃,是典型的河滩冲积地,气候、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合栽种梅菜(芥菜)。

清光绪《嘉应州志》“物产篇”这样记载:“州俗多植芥菜。至冬月斫取,挂至数日,以盐擦之日水咸菜,晒干日干咸菜,藏至十余年则谓之老咸菜,皆贮之于瓮,无埋地中者日咸菜。广肇间呼为梅菜,缘此物梅产为佳,故名也。”

芥菜种植在冬季,生长期约为八十天,待芥菜长高至80厘米左右,先将芥菜砍倒就地暴晒,在菜身粗壮处破开,便于晒干晒透。经精选、飘盐、晾晒等多道工序直到菜梗完全干透,呈金黄色,这样芥菜就“演变”成了梅菜。

据有关资料显示,梅菜含糖5.7%、蛋白质5.6%,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色泽金黄,闻之香气扑鼻,不寒、不燥、不湿、不热,具有消滞健胃、清热解暑、降脂降压等保健功效,被称为“正气菜”“天然健康食品”,梅菜也曾被朝廷选为贡品称为“贡菜”呢!

梅菜食法多样,最传统的就是制成久负盛名的“梅菜扣肉”,也可制作梅菜蒸排骨、梅菜蒸鲜鱼、梅菜焖鸡鸭等多种美味佳肴。

色香味俱佳的梅菜扣肉,是由香甜爽口的梅菜与精选的五花肉均匀搭配,精心烹制而成,两者完美交融相得益彰,堪称黄金搭档。每吃一口梅菜扣肉就像奔赴一次美妙的味蕾之旅,仿佛把所有人间美好都汇聚在这一口美味中,令人酣畅淋漓、回味无穷,心灵也得到极大的慰藉。

对于美味的情感,多半是思乡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是惦记家的味道,此刻依稀听到家乡茂林修竹中的蛙鸣蝉声、听见妈妈亲切的呼唤、闻到梅菜扣肉那浓郁幽香,那么深刻、那么唯美,令人难以忘怀。

相传梅菜扣肉诞生于北宋年间,已有近千年历史。至今仍是客家菜系中的主打菜,各种重要的宴席必不可少。此中梅菜起到主导、核心、灵魂的作用,而“梅塘梅菜”又是各地众多梅菜中的佼佼者。

梅塘村民前往东南亚等地探亲,首选礼物就是梅菜。亲人相聚,百感交集,尤其见到梅菜,更是热泪盈眶,勾起他们尘封的记忆和无限的挂念,过去劳作生活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思绪万千。

海外亲人一般回赠戒指、项链、手表等贵重物品,可能是一件、也可能是几件,无论多少都弥足珍贵。浸满了浓浓乡愁的梅塘梅菜,在此起到“纽带”作用,把海内外亲人亲情,紧密联结在一起,情意缠绵。

梅塘梅菜,它见证了一代代客家人的成长,见证了时代变迁;它凝聚了客家人“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勇敢拼搏、谨慎智慧”的客家精神,凝聚了客家人对饮食文化的探索,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夏日童年

□赖秀芳

夏季,是色彩斑斓的画卷,也是童年记忆中最鲜活的一页。那些炎热而充满想象的夏天,那些幼时美好的童年故事,常常在我心中泛起阵阵的涟漪。

忆起在丙村老家门前的榕树荫下,小时几个同龄人拥有一个秘密的聚集地,用来分享梦想和故事,以及策划想象中的小探险。我们幻想自己化身为勇敢的探险家,扮演各种英雄角色。回想小时候充满好奇心和挑战心,掀起对未知世界有着无尽的渴望。一群童孩们,行走在探索荒野环境中寻找食物、防御风险。设计了在户外的晚上去寻找、捕捉萤火虫。没有月光、踏着星辉,凭感觉来到田野、河边的大概方位,建立营地。我们做个小小探险家,不顾一切捕捉萤火虫,装在玻璃瓶里,闪闪发亮。用它的光照亮回家的路,留下一个有趣的童年故事。

随着时间推移,儿童变少年。我们的兴趣转向了科学的世界。在榕树下设了个集合“实验室”,然后观察夏夜田野的自然大合唱,观察小鱼、昆虫的夜间活动。我们仰望星空,看流星,议论天象。我们尝试诱饵的钓鱼实验,探索水中的奥秘。每个发现都让我们兴奋不已,仿佛是在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白天,在绿荫掩映下,我们讨论科学理论,争论、假设,渴望成为下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我们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盼望梦想在这些天真的探索中逐渐成形。

眺望不远处的田野,花生植株在夏日阳光下生机勃勃,花朵奇特。初夏时,花下长了针线似地深入泥土,花谢结荚,饱满的花生荚悄然埋藏在泥土之中,好像等待我们去发现奥秘。我们穿梭在花生地里,偷偷挖掘藏匿于土壤中的宝藏。

在烈日阳光下,每当挖出一串饱满的花生荚,每发现一串花生,都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欢腾、激动欢呼声,然后赶快埋回去。但是,等到这花生刚刚成熟之时,我们又来了。得到家长同意以后,我们一边比谁挖到更大更饱满的花生,一边沉醉在丰收的喜悦里,让我们体验到夏日劳动、满身大汗的乐趣。

在摘花生的过程中,我们一边聆听蝉鸣。它们的声音仿佛是夏日的热情赞歌,激发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那时候,我们并不懂得这些整天蝉鸣背后的含义,只是单纯地觉得它们的声音这么动听,却不解为何一直在鸣唱?

夏日傍晚,大人们聚在大榕树下乘凉,而我们这些孩子们则在小河边嬉戏。河水清澈见底,我们会光着脚丫在水中追逐,捉迷藏。水花四溅,笑声连连,那情景是夏天最清凉、最纯真、最快乐的时光。

夜幕降临,灯火在村子里亮起来了。晚饭后,我们躺在屋檐下竹席上,数星星,讲鬼故事,直到眼皮沉重想进入梦乡。夏夜情景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那些夏日的趣事已经远去,留给了新的儿童。但它们依然清晰地印在我心中。那些有趣的夏天故事,那些难忘的童年回忆,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人生心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纯真、快乐、美好,都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永远的财富。

夏日童年,那个绿荫下的秘密基地、花生地里的宝藏、玩水、观天的故事,成了伴随我终生的美好记忆。

松江水 古韵情

□欧雪华

梅县松口地处梅县区东北部,位居闽粤要冲,乃梅州水陆交通要道。千年古镇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称誉。它也是历史上的商贸重镇,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是古时岭南四大古镇之一。

六月初,我们循着夏的脚步,来到松口镇中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镇、中国大陆唯一的中国移民纪念广场,看到斑驳的颜色,顿感千年古镇的繁华落尽,但风韵犹存!在这个地方不仅可以赶集,而且离松口古镇的景点也很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我们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老街道,骑楼老街的岁月悠长,洋溢在微风吹拂的夏季里。以前在海外写信回来都不用在前面加上广东省梅州市,只需要写中国松口转哪个村就可以了。可见松口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松口镇是国内著名的侨乡之一。松口港曾为广东内河的第二大港。旧时,梅州周边的华侨都由松口中转出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东南亚谋生。松口古镇也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在明末清初时便出现了洋楼建筑,街道属于中西结合的风格,深深地刻上了南洋文化的烙印。松口镇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被喻为辛亥革命的“黄埔军校”——松口体育学堂1907年创办于松口,学校为辛亥革命培育了众多的军事人才。1918年春,孙中山到松口视察,曾在爱春楼居住,在松口中学老礼堂演讲。这些地方现在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

在松口的火船码头,我们走在街道上,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岁月痕迹,每条小巷都有不同的故事,坐在古旧的台阶上听雨,眺望着远处的梅江河,只见小船缓缓驶过。以前,客家人从松口的火船码头出发,走向世界各地。从路边竖立的指示牌就可以知道,松口到世界各地的距离。这里有多伦多、雅加达、悉尼、伦敦等地与松口的距离。海外华侨也带着财富建设家乡,留下很多中西风格的建筑。

当年的客家人从这里坐着小火轮,走向五湖四海。旧时松口港冬天有多达300多条船停泊,丰水期约600条船停泊。正对码头的是松口街上的松江大酒店,一座四层高的洋楼,是旧时五星级别、梅州地区最早最大的洋楼。酒店的不远处有座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梅东桥伫立着,映衬松江水的灵动…

在这里,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还可以坐上游船看沿江两岸的美景,甚至可以听到国家非遗客家山歌的演唱。如果碰上圩日,还可以感受松口的圩日文化呢。

“自古山歌松口出”,松口山歌的知名度高,现在有“松口山歌协会”,有会刊《松口山歌简报》;山歌协会的老歌手们会向前来旅游的人唱山歌,提供资料给专家学者和音乐院校的师生们。我们听到客家山歌对唱时,感受到松口古镇文化的印记。悠扬的歌声,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们来到古镇骑楼下的商铺,先点一份松口特色炸肉丸,其金黄酥脆,外酥里嫩的,再吃上一份松口鱼旦粉,鱼香味浓,还有甜羊羹,肉也嫩,蒸肉丸也香,然后买上一份企炉饼,听说以前客家人下南洋也带上这个饼做手信,最后吃上一份仙人粄。

松口古镇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至今还保存着很多古民居建筑,如元魁塔、世德堂、崇庆第、承德楼、勤治庄等。

松江水的豁达,激发了多少人心中的梦想。松口镇的古韵,穿越时空而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