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挑战,公民参政的危险性!

IAN魏扬发了一篇苹果评论柯文哲找林钦荣副手动态,苹果下的标题也非常地耸动,标题上说「柯P:找凶的人加快都更」,而魏扬的评论是『将来会不会从「台北好好拆」,变成「台北更好拆」呢?』,下面回应的觉醒公民们立刻分为两派。

第一种人开始为柯文哲护航,强调「如果是为了老旧公寓危楼而拆,当然要都更」「如果是连D当选的话,可能连讨论的空间都没有就直接拆了」「他又没有说要为了效率而舍弃居住正义」。

当然也有人说「林钦荣可是背着竹北璞玉计划与南铁东移两个征收案的前科」「他做的不好我们改包他家」。

这类讨论很有趣,国民党或泛蓝支持者可能会说第一种人是双重标准郝龙斌都更就被公民团体抗议包围,换了柯文哲大家就拍手叫好,根本只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对第二种人就会说「你看看,连公民团体都被柯文哲骗了,都一样烂啦,都是民进党在背后操弄」。

讲这段话的意义在于,无论是「公民团体」「泛蓝支持者」甚或是「泛绿支持者」,这些人讲话都有立场,但他们的立场很可能是摇摆不定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理解与思辨能力,很容易就被标题、网路上的意见领域或某些运动的领袖们的意见给牵着走,于是未起风便生波澜

林钦荣一成为副市长人选,这个消息一公布出来网路上立刻一片哗然,除了魏扬,如戴立忍也提出质疑。魏扬和戴立忍等人发出异音,这一点更会影响那些极端的死忠柯粉,让柯粉的价值观一下子错乱了起来,因为在大的战略立场里,魏扬、戴立忍到柯文哲,这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国民党,但当柯文哲做了一个看似准备延续郝龙斌都更方向的举动之时,另外两个同样立场的网路意见领域却有了异音,这看在死忠柯粉的眼中必然会引起某些效应,一是排除异己地先帮柯文哲说话再说,再来是理性地找寻这些明明共同都把国民党当成敌人的伙伴们,到底那里有问题?他们质疑的是什么?质疑的合理性何在?

多元声音多,象征着我们的社会极度的自由与开放,但是,多元声音更可能造成许多争论而导致误解。特别是站在柯文哲的角度,这些声音在我看来很可能会对他在执行市政时非常大的阻力,因为民意如风,特别是许多政策往往不是立竿见影,但民意却非常容易被煽动,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网路脸书、新媒体为主流意见的时代里。所以苹果日报煽动性的标题其实某个意义下并没有说错「找一个凶的人」才能加快市政的进行,但是,这个凶的人也意谓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待与聆听那些「公民的声音」。独裁与民主,这两者很多人可能认为是悖论,但其实在这样一个公民社会之中,只是一线直隔。《荀子天论篇》里说圣王尧与暴君桀之间的差别在于「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点颇为适合拿来说明当今台湾在高 位的那些政治人物的处境,也就是当一个主政者,最重要的是聆听「公民的声音」,让公民觉得自己被尊重,让公民认为自己是正义。但公民的声音何其多?支持柯P的是公民,对柯P有异音的魏扬或是戴立忍又是不是公民呢?

我想,柯文哲的挑战现在才要开始,网路的力量将其推上高峰,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路某些时候的无差别攻击,马政府与万恶的国民党吃了几年,也确实干的不好,被击垮也是理所当然。而这些攻击会不会转嫁到柯文哲与民进党的身上,这还有待观察,毕竟还是有很多人认为,网路与公平正义的公民之声全是民进党一手造成的,若果真如此,则柯文哲与民进党必然可以安全下庄,民进党2016也会顺利执政,但不免会渐渐让理性的人们看清公民与乡民本质;倘若不是,当这股力量回过头来「监督」柯文哲或民进党之时,如果他们果真有足够的能力回应并且让人信服,这将是台湾之福,若是他们也被一并击垮,那台湾又会陷入什么样的乱象之中,我相信这是许多人心中既害怕又担心的大问题。

作者IAN,大学讲师业余社会观察家,业余部落客。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竹北璞玉稻田。(图/竹北璞玉自救会成员陈燮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