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民调的道德外衣
(图/本报系资料照)
在蓝白合的僵局中,民众党柯文哲阵营8日公布一份民调资料,由该党委托3家调查公司进行总统选举参选人支持度的民调,由于结果和一般社会的印象有较大差异,引起许多讨论。当有相当一部分民众执著于讨论民调真实性和准确性时,个人觉得这是很好的一堂有关民调和选举政治的媒体识读课,极富教育意义。
所谓「媒体识读」,意指能了解媒体讯息内容,思辨媒体再现与反思阅听人的意义,分析媒体组织,影响与近用媒体等五大核心能力。放在这个新闻事件里面,或许我们可把焦点聚集在「了解媒体讯息内容」和「反思阅听人的意义」两点上。
那这个新闻事件到底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呢?其实各家新闻报导的内容都差不多,都聚焦在「民调数字本身」和「柯文哲的民调解读」两方面。前者很简单,直接有力的提出数据「证明」柯文哲比国民党侯友宜更强,足以在三角竞争当中,分别击败民进党赖清德和独立参选人郭台铭。后者,则可以用一个网路梗来形容,便是「别问蓝白合,问就是我柯文哲」的霸气回答。
这当然引起柯文哲反对者的不满,于是纷纷开始挑剔民调讯息释出不够完整、执行品质没有确认,甚至怀疑真伪。但当舆论焦点聚集在这些讲不清楚的伪命题之际,这则新闻的内在深层意义就被模糊化了。简单说,自从民调数字可以作为引领社会舆论风向的工具后,任何公开发表的民调数字都有操弄的嫌疑。
所谓的操弄,不是质疑民调作假或是误导,而是原本应该内部参考的资讯,被主动公开给社会,动机即为可议。显然地,这是要建立柯代表蓝白合参选的正当性。在「团结下架民进党」的社会氛围中,不是应该找最有获胜机会的人吗?如果同意这个前提,接下来的问题就该是「谁比较强?」,而答案,柯文哲已经用「客观的」民调数字告诉你了。
柯阵营在自问自答「谁该代表蓝白合」的问题后,进一步替这个原本很现实的问题披上道德外衣。他谈到民众党和国民党的差异是「政治价值观」,用来降低自己的功利计算形象。可正是这句「政治价值观差异」曝露这个新闻事件只是政治操作的一环而已。
所谓「政治价值观」,应该是个别人或是政党看待政治事务的是非对错准绳,所以才叫价值观。倘若两个政党或候选人在政治事务的是非观念上有根本差异,那岂不是表示合作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面吗?那到底谁的政治价值观有问题啊!
在资讯爆炸却不辨真伪的时代,媒体识读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是我们避免被操弄和成为真正自由公民的关键能力,亟须着重培养。(作者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