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库拉库溪布农旧社溯源与重塑 出版丛书接续断裂族群记忆

布农族人以开阔视野修复日治八通关越岭道驻在所驳坎。(花莲文化局提供)

调查队清除佳心旧社Istasipal家族老家地表腐植土。(花莲县文化局提供)

完成重建的佳心旧社Istasipal家族老家三面叠石墙。(花莲县文化局提供)

部分石板屋木构件重达80公斤,都由布农族协作上山。(花莲县文化局提供)

擅长藤编的TamaVava带领学员采藤。(花莲县文化局提供)

参与藤编研习的布农族学员向老师学习藤编传统技艺。(花莲县文化局提供)

参与藤编研习的布农族学员结业后,揹着自己做的揹篮返回佳心旧社。(花莲县文化局提供)

花莲县文化局出版《拉库拉库溪流域布农族旧社溯源与重塑系列丛书》。(黄子明摄)

卓溪乡出身的青年歌手现场演唱族语歌谣。(黄子明摄)

台博馆林一宏博士(中)与丛书作者沙力浪(右起)、刘曼仪林宏益、郑玠甫分享心得。(黄子明摄)

在上个世纪初,统治台湾的日本政府进入布农族人世居两百年的拉库拉库溪流域,因强势收缴布农族人维生的枪械,导致1915年爆发「喀西帕南事件」、「大分事件」等袭警事件,总督府在1919至1921年间辟筑长约83公里八通关越岭道,沿线设置46处驻在所;1934至1936年间,将流域内布农族12社126户、共1,434人集体迫迁花东纵谷西侧山麓地带,直到2017年,花莲县文化局执行「拉库拉库溪流域布农族旧社溯源与重塑计划」,族人才又重回祖先安身立命的所在地。

这项计划由中研院史语所组织调查团队,秉持「原住民考古」的精神,强调族人/家族的参与,与卓溪乡的布农族人合作在拉库拉库溪流域从事考古工作,另委托台东大学南岛文化中心执行「家屋重建」,择定卓溪乡卓乐部落Istasipal家族位于佳心的老家屋为复建对象,在玉山国家公园、林务局等单位基于尊重布农文化主体,协助克服相关法律限制下,终于让老家屋得以重建,部分建材由布农族协作背负上山,有些则避免破坏环境前提下就地取材,可说是在踏查及重建历史现场中,同时兼顾自然的永续经营。计划执行期间,文化局还举办布农族传统藤编技艺研习,邀请编织技巧精湛的耆老担任讲师,传承布农族藤编技艺,结业后,学员揹着自己手编藤篮走回佳心旧社,完成一趟采集之地与祖灵感恩之旅。

为了记录计划的执行过程,花莲县文化局出版《拉库拉库溪流域布农族旧社溯源与重塑系列丛书》,包括《重返祖居地——拉库拉库溪旧社考古2017-2019》、《走进石板屋:拉库拉库溪流域家屋探索与重建》及《藤编回佳路:卓溪布农藤编记事》等三本出版品,26日在台北市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举办新书发表会,现场并由卓溪乡男女歌手演唱族语歌谣拉开序幕,花莲县文化局长吴劲毅、曾在拉库拉库溪流域调查的台博馆林一宏博士、丛书作者郑玠甫、沙力浪、林宏益、刘曼仪均现身分享过程的困难与经验文化部文资局玉管处、林务局花莲林管处均派员参与盛会

这项计划聚集了各领域专家学者,结合建筑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GIS(地理资讯系统)与登山、传统工艺专业人士,进行资料搜集、整理与诠释,协助建立完整的史料基础与旧社资讯,再由族人共同来完成,可说是布农族人透过参与和实践接续断裂的族群记忆。花莲县文化局长吴劲毅会后表示,这套以拉库拉库溪流域与布农族人为主角的丛书,从严肃的学术调查和实际的身体经验转化而成,欢迎国人透过这次出版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花莲的山、林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