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猪风暴 蔡苏互相取暖
秋斗反莱猪声势超越预期,加上这阵子接连发生外籍生遇害、政院小编哏图事件、发言人牛肉面风波,以及关中天打压新闻自由等,行政院长苏贞昌的支持度大幅滑落,态度转趋软化,除恳求在野党停止杯葛总质询,更进一步宣布美猪进口五大管理原则,同意未曾进口来台的肉品厂在赴美查厂后才可进口,试图挽回民心。
蔡总统也出手清理战场,发表谈话力挺行政团队。但此番亡羊补牢之举,究其实质,根本只是虚应故事;补牢的恐怕只有苏揆的官位,对民众的健康却毫无帮助。
首先赴美查厂一事固然是蓝委蒋万安提案,但查厂与否,充其量只能凸显农委会违反既有程序匆促开放莱猪,但进口美猪是否含莱剂并不会因查厂与否而有不同,只能有缓兵之计之效。
其次,多数民众当然希望政府不要进口莱猪,真不得已,至少要求政府拿出办法,让大家能清楚辨别买到的猪肉是否含莱剂。但是行政院的把关措施,包括行政院同意依照「国际标准」逐批查验,依照猪的「部位」给货号,清楚标示肉品「产地」等,这些东西就算做到满分,对于民众辨别肉品也毫无助益。
在野党要求的是将「莱猪」另给货号,以便查验与溯源管理;并要求贩卖的肉品要清楚标示是否含莱剂,让民众得以辨别。如今行政院的措施,查验强度再怎么提升,也只能确保进口美猪莱剂「不超标」;猪的部位就算切再多再细,肉品标示的产地就算扩及再多国家,但却切不出,更标不出究竟哪些肉含莱剂。民众希望停止进口莱猪,政府却想方设法为莱猪护航;这些措施,难道不是虚应故事?
蔡总统的谈话同样匪夷所思,「让市场多一个选择」讲得义正词严,但民众真正期待的应该是一个更「好」的,而不是被硬塞一个有健康疑虑的更「烂」选择;「不是要求国人一定要食用」,但能保证不想吃莱猪的民众就真的吃不到吗?
蔡总统此时出手挺苏贞昌,显然认为苏揆还有存在的价值。新潮流与正国会对后蔡时代的权力布局早已蠢蠢欲动,原本巩固蔡总统的英派要角纷纷中箭落马,而苏内阁连串风波却遭隔岸观火,但在争夺中天的52台频道却毫不遮掩,内阁改组传言只不过冰山一角。霸气强悍的苏揆为了派系生存,现在也只能言必称蔡总统,使命必达甘愿为其挡子弹。苏系人马单薄,不需要太多资源与位置,无疑是蔡总统维持派系间恐怖平衡代价最低的选择。此时的蔡总统对其提早跛脚,失去主导力的忧虑,恐怕更胜于对民众健康的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