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弋丰/三十年一觉出版梦 赢得十趴薄幸名(下)

▲ 早期书本能否畅销,看出版社是否有砸钱行销。(示意图/记者李毓康摄)

● 蓝弋丰/台大医学系毕业,从事翻译、图文创作、业余历史研究,以及产业研究,主要关注生医、能源,以及内容产业。现任台湾民众党顾问。

承上篇:蓝弋丰/三十年一觉出版梦 赢得十趴薄幸名(上)

前回提到「十趴之乱」根本上来说还是书市萎缩,大家的十趴都缩水,所以委屈了。另一方面,时代的改变,造就「网红」出书。网红相对于传统作者,谈判筹码的提升,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30年前缺发表管道 新人梦想是登《皇冠杂志》

30年前不像今日人人可当网红,发表空间仅限于实体出版管道,不论是报纸与杂志专栏,还是出版书籍,新人要能挤上栏位,那是莫大的幸运,或是有高深的人脉才能做到。

很多老牌作家年轻时,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登上《皇冠杂志》,但现在的新一代年轻网红作家,可能很多已经没听说过《皇冠杂志》。

在当年,若纯粹只有文笔好,由于缺乏发表管道,「十年寒窗无人问」的情况非常多,当作者面对出版社这个重要发表管道,都是战战兢兢,虽然当年财务良好的出版社,也不至于太欺负作者,总是文化事业嘛!

往往就十趴吧,新人作者感恩戴德的接受了,极少有什么还不满抱怨的事。

▲ 图为皇冠集团创办人平鑫涛,享年92岁。(图/皇冠提供)

十趴也不见得不公平,当年书店仍是读者认识书最重要的通路,一本书能不能畅销,出版社有没有砸下重金在书店行销是绝对关键。

买书架平台、买书店立架、买悬挂广告、买书店海报栏位,以至于为人诟病的「买榜」,可以让同一本书的销量是几千与几十万的差别。出版社出钱出力,拿该有的一份是正常的。

更何况,书卖得好的时候,若一本书定价300块钱,卖上20万本,十趴也就是600万,作者岂会不满呢?当年还有很多财经书把出书称作是很好的「被动收入」,说只要写了一本书上架在书店,每年书店持续卖书,就不断收到版税。

30年后网红当自媒体 行销胜出版社

现在大概很少作者会认为出书是有意义的「被动收入」,网红出书常常只是为了圆梦,为了面子,或是身为个人品牌经营的一环。

一方面出版不再有诱人回报,一方面进入网路时代,物换星移,如今人人透过社群网站就有发表管道,甚至行销力还比出版社强。许多网红一个人的流量,就比整家出版社粉丝页的流量还大,网红自己平时团购的销售量,比许多书店的营业额还高。

于是,30年后,如今谈判筹码较为强势的作者,开始质疑起版税。

▲ 图为日本爷级网红作家,生前语录出书6天火速再刷。(图/悦知文化《如果不行,就逃跑吧!》)

网红作者的质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当书的内容是自己写的,基本读者群是自己平时网路经营的,最后大部分读者也可能是自己导购去线上购书,也就是还兼做了行销工作,那么,出版社与书店通路和读者(折扣),有何资格分配到一本书90%的书款呢?

这些网红崛起的过程,出版社并没有参与,都是自己打拼,其实出版社根本也不培养自己的作者,宁可观望有网红自己经营红了以后,才靠过来示好,这种势利眼的行为,当然会遭赏白眼。

说起来,出版社沦落到这个地步,实在不值得同情,甚至严苛一点说,书市崩溃成这样,出版社长年来短视近利的行为,要负绝大责任。

从成文到出书 出版社为作者扛下繁琐行政成本

但是,行文至此,仍然要为出版社从业同仁们说点话,作者写完不是书就自动出现了,出版社有许多作业费心费力又费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大多数作者的文笔惨不忍睹,或是偏离大众阅读习惯,需要编辑的细心呵护。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已故美国军武大家汤姆克兰西,当初《猎杀红色十月》若非经过海军出版社编辑仔细的编修,恐怕没几个普通读者看得懂。

即使是本身文笔就已经相当好的作者,一样需要编辑的协助,才能更加尽善尽美,以及设计出适合这本书的版面。

大多数作者没有自己绘制插图的能力,这也是编辑要去张罗,不论是由出版社的美编绘制,或是寻求外部画家。

当排版初成,还得经过校对,人不是机器,即使是老练的作者或译者,一校校出几百个错字是很常有的事,若没有出版社雇请校对,作者自己进行?那不是作者会检查到眼睛脱窗,就是读者会被错字淹没大发雷霆。

▲ 新经典文化、早安财经、写乐文化、启明出版联合策展,以「小,是我们故意的」逆袭台北国际书展。(图/记者林育绫摄)

编辑、校对、仓储、通路...出版社为作者减省麻烦

如果有作者认为版税十趴「心委屈了」,那也不要去跟出版社吵架,不妨自己试试看自力出版,反正最后不是卖给自己的粉丝吗?何不赚全部一百趴呢?

的确有许多人这样做过,例如动漫圈自行印制地下刊物的「大手」,在展会上可以卖上数千本,数千本要是计算十趴版税,只能当零用钱,但是若全数收入囊中,只扣掉印刷费用,那可是一小笔财富。

若你决定这么做了,前述编辑、排版、校对,还不是最大问题。接着,你得去找印刷厂,并搞懂许多印刷知识,否则你的书印出来会跟你想像的有很多落差。

书印好了,那才是最大麻烦的开始:你家马上变成了仓库,几千本书可以把客厅全部塞满堆到天花板。

当你浩浩荡荡的召集网友开卖书大会,得呼朋引伴请朋友们一起开车来搬书,搬到腰会断掉;如果你决定别这么做,而是让网友网购就好,一本一本的寄,则会寄到手指抽筋。

若是这些辛劳换来了书全部售罄,换成白花花的现金,那么一切辛苦都有了回报,只是小心国税局找上门来。

但是,大部分的情况没有那么美好,你可能卖掉了一半的书,印刷费是赚回来了,但是客厅从此被卖不完的书占掉一半。扔了也不是,摆着也不是,拿去送人,对不起出钱买书的读者。送去资源回收,又觉得浪费地球资源,忍痛资源回收了以后,却有书迷想买书,又是无比扼腕。

出版社、书店通路,帮你省去了这些所有麻烦,出版社还负担所有成本,承担出书的风险,难道不值得赚取它应有的一份吗?出版社的编辑等同仁的努力,难道不值得给他们一份薪水吗?至少我认为很值得,所以我个人虽然有能力自力出版,但大部分著作都会交给出版社来处理。

所以,对于「十趴之乱」本身,我的意见很简单:该给人赚的还是要给人赚。

▲ 出版社和书店帮作者省去许多卖书的麻烦。(示意图/记者李毓康摄)

出版社无长远眼光 长年未培养作者

但「十趴之乱」反映出的问题,远远不只是作者尊不尊重出版同仁专业的问题。30年来,十趴从不是问题到变成乱源,这个历程显示的深层问题,更令人伤感或愤怒。

整个社会经历高度变化,从书是唯一知识管道,书店是作者最主要行销管道,至今已经全盘改变。毕竟经过30年,社会有如此变化程度,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出版的根本问题,从30年前到现在,却都没有改变。

台湾人仍然因为生产力偏低而必须以过劳补偿,导致没有看书时间,需要用速食方式进补知识或娱乐,因此网路资讯大举侵蚀知识类书市场,而Netflix则胜过阅读小说。

所有出版环节仍然没有长远眼光,且比以前更不愿培养作者,只想坐等作者自己奋斗出头天,于是毫无谈判筹码,当遇上了连同读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网红作者,出版社只能唾面自干,甚至最终可能沦为只能收取代客自费出版的代工费用。

▲ 台人赴海外工作增7万5千人,平均年增率1.2%。(图/澳洲昆士兰州旅游暨活动推广局)

不只出版业 全台各领域都有「空转」危机?

这些基本问题,都有其历史因素使然,非经济因素造成的积弊,并非市场自动能矫正。但30年来,经历两次政党轮替,别说从来没有人解决、更没有人提出解决方案,甚至其实根本没有人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

这并非出版界或艺文界单独的问题,其实全台湾各领域都充斥无数30年来从未改变的根本问题。

大多数台湾人,每次选举的吵吵闹闹中,偶尔喊喊台湾「空转」,却似乎也不在意这些问题不解决,反正30年来已经习惯了?

其结果,台湾各领域以人口与经济发展程度来比较,都远逊于应有的市场规模,造成为求发展只好与中国经济挂勾,不仅过去国民党如此饮鸩止渴,执政党以往在野时称ECFA是毒药,执政以后却口口声声希望中国不要停掉ECFA,是最新版本的相同表现。

人民则用脚投票,此地没发展,只好出走找机会,。据主计处统计,2009-2018年,台湾人赴海外工作者增7万5千人,平均年增率1.2%。

若是出版市场黄金时代,谁会吵十趴问题?若是台湾所有30年积弊都能逐渐解决,谁又愿意离乡背井呢?

热门点阅》

► 影帝吴朋奉脑中风昏迷猝逝 如何预防「小中风」?

► 双层公寓》欧阳靖/我被霸凌到自残「他们骂得更难听」

► 双层公寓》黄小玫/我们与酸民的距离 对于霸凌的三个反思

► 高雄好过日/非法监票可罚500万 为何韩营敢挑战法律?

►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 本文获作者授权,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