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台北人散步指南:「島內散步」走進百年台北的N個方式,看見從未發現的美好
从1920到2020,台北迎来设市百年,跟着导览上百场台北文化小旅行的「岛内散步」产品企划总监苏柏安,钻进先进市容的缝隙中,窥见历史痕迹与文化记忆,推演彼时台北城内与城外、西区与东区之间的地域关系,将镜头聚焦于见证台北百年的人、建筑与饮食,透过双脚足迹理解台北,让她不只是100岁的现代化都市,更在人们心中滋养出深厚情感的历史底蕴,进而传承推广下去。
1. 台北宾馆:一次集结神秘性与代表性的历史建物
台北宾馆。 图/岛内散步提供
一个月只开放一次的台北宾馆,曾因地址为「凯达格兰大道1号」引来好奇,前身为台湾总督官邸,过去是宴请皇室贵族、国宾及日本天皇来台时休憩的场所,如今仍是总统府接待外宾、举办国宴的历史建筑,1901年完工至今,在台北、甚至台湾,始终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相信仍有许多台北人也尚未造访。
在日本明治维新后,由年轻建筑师宫尾麟、野村一郎等人进行设计,台北宾馆成为尽情挥洒创意、实践理想的作品。时至今日,建筑内仍完整保留奢华装潢,包含从榉木拼花地板、英国进口磁砖及壁炉、仿欧洲建筑风格迎宾厅舍,到灰泥雕塑、天花板线脚及水晶灯饰,都值得细细观赏。
2. 北门周围古迹群「铁道部园区」:看见台北城兴衰、现代化的门户
北门。 图/沈佩臻摄影
自忠孝桥引道拆除、北门再见风华那一刻起,以北门为中心环绕的古迹群——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旧仓库、铁道部园区、台北工场、台北邮局、抚台街洋楼,随着修复工程持续进行下,预期未来将成为台北历史巡礼亮点,也能视为认识台北的起点之一。
北门,在建筑上是台北城门唯一完整遗留,且未经改建为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的清代遗迹;在历史意义上,当年日军从北门走进台北城内,以一门之隔明确划分日本人统治中心和台湾人的街区,北门百年来伫立于此,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发展,成为台北城与台湾迈入现代化的门户。
铁道部园区。 图/沈佩臻摄影
其中,见证台北火车站变化史的国立台湾博物馆铁道部园区,历经16年修复,于今年7月对外开放。台湾早期发迹老街皆沿港口、河流发展,日治时期开始积极建设,1899年即设立「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将水运彻底翻转为陆运,街道开始沿车站拓展开来。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先后被设定为日本时代铁道部、战后台铁总局的本部,园区内包含铁道部厅舍、八角楼、食堂、工务室、电源室、战时指挥中心共六座建物,为台博系统中面积规模、建物数量之最。修复开放后,不定期策划常设展览、设计静动态模型、举办数位互动展览,让人们从头开始认识台湾铁道文化。
铁道部园区开放后,不定期策划常设展展览、设计静动态模型、举办数位互动展览,让人们从头开始认识台湾铁道文化。 图/沈佩臻摄影
3. 万华艋舺龙山寺:生活圈随庙埕信仰聚拢,曾是抵御外敌的作战指挥中心
艋舺龙山寺。 图/岛内散步提供
艋舺是台北发源地之一,然而至今你很难在台北市再找到一个像艋舺般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地理区位,以青山王祭典遶境为例,仍有一群人每年请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心投入遶境里,且遶境地点会如实呈现过往历史中信仰圈的市场、庙宇。
过去因为没有市民活动中心、集会中心,龙山寺就成了集合会所,例如因应地方械斗,当地人将龙山寺作为作战指挥中心,讨论如何抵御外敌;后来民主化运动时也成为人们抗议的地点。生活自然随着庙埕聚拢,商业区也应运而生,光是龙山寺周围就养出四个夜市,这恰巧与现代人的观念相反,百年后的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反而会尽量远离庙宇,习惯大幅反转。
4. 大稻埕迪化街:在地商人奋斗拼搏记
大稻埕迪化街。 图/岛内散步提供
见证台北百年,走一趟大稻埕、迪化街,不失为一种最实在的方法。走出北门,即迎来大稻埕。说到大稻埕,则不得不提艋舺与大稻埕间此消彼长的商业地位关系。
百年前,艋舺商业繁荣,清朝期间大量泉州人移民来台,定居艋舺而生,同属泉州的「顶郊」三邑人与「下郊」同安人为争取码头通商利益,发生「顶下郊拚」械斗,同安人最终败逃,迁移至大稻埕一带。三邑人好景不长,随淡水开放为国际港口,艋舺开始河沙淤积、难以停靠,船只转而前往大稻埕进行交易,大稻埕渐成贸易中心,成了北台湾代表市街之一。
早期随淡水开放为国际港口,大稻埕渐成贸易中心,成了北台湾代表市街之一。 图/岛内散步提供
随着台北东区兴起,大稻埕人潮散去、陷入衰落,经营南北货、茶叶、布料等传统产业的在地商人不因此离去,反而持续努力经营传承下一代,谋求创新突破困境,百年后相较其他风貌千篇一律的老街不同,仍保有其独特韵味,街上更可见为数不少的70年至80年老建筑,无论是人、商业还是建筑皆成台北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
5. 雪王冰淇淋 :70年老店,坚持手工的创新滋味
雪王冰淇淋。 图/岛内散步提供
创办人高日星只因为单纯爱吃冰淇淋,一口气跑到日本学习制作制冰技艺,成为将冰淇淋技术在台湾发扬光大的其中一人。从1947年的路边手推车,到1960年在城中市场汉中街口巷子开设店面,最后搬迁到今日的武昌街,日日坚持手工制作并研发创新口味,如当时极新颖的大蒜、肉松、酒等口味,至今传承至第三代已有73种口味,然而最受欢迎的仍是最初的朴实滋味——红豆、芋头。
雪王冰淇淋研发73种口味。 图/岛内散步提供
有个小故事值得一提,过去雪王冰淇淋曾面临房东收回店面得关门的危机,老板原本打算干脆歇业,没想到深受客人拥戴,甚至被忠实顾客认为「雪王已有社会责任,必须传承下去啊」,至今仍是超过70年、见证台北新旧时代风华的老店,真材实料,值得品尝。
6. 明星咖啡馆:台北最早的文学沙龙
明星咖啡馆。 图/岛内散步提供
1949年,国共关系逐渐恶化的时代,明星咖啡馆创办人简锦锥因缘际会遇上苦寻家乡味的俄罗斯人,遂与6位俄罗斯人陆续开设店舖,供应俄式面包、道地料理,一时之间文人雅士、诗人作家、达官显贵满屋子齐聚,累积浓厚文艺能量,俨然成为当代文学沙龙。如今成为70年老店的明星咖啡馆,已传给女儿简静惠经营,也将当时繁华的台湾风情原封不动保留下来。
岛内散步2012年从大稻埕开始第一条导览路线起,致力于推广体验与理解隐藏在这片土地各个角落的生命故事,进一步认识台湾文化意涵。 图/岛内散步提供
岛内散步
2012年从大稻埕开始第一条导览路线,历年来已经在全台接待逾60,000人次收费导览、设计超过400条文化导览及小旅行路线,与200位以上各专业领域的深度导览员及各地方创生团队合作。借由一起在散步中探索地方,让参与我们的伙伴能够获得日常得不到的体验、理解这片土地内各个角落的生命故事,进一步认识台湾文化意涵,并透过有意识的消费与行动,促进地方永续发展。岛内散步期盼成为让台湾这块土地更好的永续旅行领导品牌,如欲查询相关资讯请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