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士汪品先沪上开讲“科学与文化”
3月10日晚,同济大学逸夫楼一楼报告厅座无虚席。授课者是85岁的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
汪品先院士3月10日晚在同济大学开讲“科学与文化”。(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科学创新一定要与文化结合。我国科学与文化之间始终存在断层,我讲这门课的目的,就是想在科学与文化之间构筑桥梁。”汪院士说。
这是老院士第二次主动请缨在同济大学开设公共选修课。2017年,他首次开设的《科学、文化与海洋》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师生热烈追捧。
“经过4年积累和完善,我这次课程比第一次更为系统。从科学的产生、科学与视野、人类与海洋、科学与好奇、科学与教育、东西方文化、科学通用语等方面,梳理科学与文化的深层次关系。”汪品先说。
在10日晚的第一堂课上,汪品先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了科学在人类早期智力活动中的地位、在各大古文明中早期的发展历程,并回顾了现代科学传入中国的历史。
汪品先院士的课引发学子们极大兴趣。(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我最大的希望,是同学们听了我的课以后展开讨论、甚至争论。”汪品先说。
前来听课的张峻弋同学说,汪院士的讲解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希望自己今后能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
在众多听课的学子中,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是汪品先院士的夫人孙湘君。“我喜欢听他讲课,也不放心他的身体,去年他因过度劳累,生病住院了一个多月,才刚刚恢复好。”孙湘君老人说。
主持设计我国南海大洋钻探,完成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第一个大规模基础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82岁高龄乘坐“深海勇士”号3次在南海下潜科考,85岁开设科学与文化公共选修课……老院士用一生诠释着奋斗与奉献。
“21世纪面临着新的变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机会。源头上的创新,一定要有文化的基础,这需要我们反思与引导。”汪品先说。
3月10日晚在同济大学上完第一课的汪品先院士,接受学生献花。(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记者:张建松、李海伟
编辑:廖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