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切尔·里夫斯:英国首位女财政大臣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 工党在英国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后,曾任英格兰银行经济学家的蕾切尔·里夫斯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财政大臣。

誓言约束公共财政

里夫斯接受任命后在社交平台X上说:“被任命为财政大臣是我一生的荣幸。”

她还说,她意识到作为担任这一职位的“第一位女性”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经济增长曾是工党的使命,现在它是一项国家使命。”她总结道。

再次当选英格兰北部地区议员后,这位一向无可挑剔的45岁政治家5日坚称,她的任务并不“轻松”:“没有灵丹妙药,艰难的选择正等待着我们。”

面对近年来遭受重创的经济和紧缩的公共财政,她在最近几个月里像念咒一样反复强调,“只有以铁的纪律”来约束公共财政,“改变才会到来”。

据法新社报道,自2021年以来,她一直在工党中负责经济问题,踏足其保守党对手的地盘。

里夫斯主张国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对战略部门的投资。

虽然她不得不缩减每年280亿英镑的庞大绿色基础设施开支计划,但她表示,希望提高生活水平、劳动者工资并“重建公共服务”。

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詹姆斯·伍德表示,当里夫斯谈及“铁娘子”时,她的意思是“平衡账目”和“以负责任的方式使用(国家的力量)”。

里夫斯和斯塔默“采取了非常务实的方法”,这将“让党内左派非常不满”,但“他们希望远离不负责任的财政行为,不作出他们无法兑现的大额支出承诺”,伍德补充道。

出身中产精英家庭

这位新任大臣出身于伦敦的一个教师家庭,17岁加入工党。据她本人透露,当时的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的口头禅“教育、教育、教育”深深吸引了她。次年,1997年,布莱尔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

即使她描述说中产阶级家庭日常生活“没有钱可以浪费”,但她还是就读于牛津大学。这所大学与剑桥大学一样,是英国精英阶层的缩影。

2013年,英国广播公司的一名记者曾将她形容为“烦人的鼾声”,而今年2月的一份研究显示,现在英国人首先认为她“能干”“聪明”。

自2010年起,她与妹妹埃莉一起在威斯敏斯特宫担任议员,后者也再次当选工党议员。

蕾切尔·里夫斯的丈夫是一名高级公务员,曾是前首相戈登·布朗的“笔杆子”,二人育有两个孩子。里夫斯还热衷于卡拉OK和国际象棋,曾获得女子14岁以下组冠军,并曾与俄罗斯传奇棋手加里·卡斯帕罗夫对弈,但输给了对手。

务实的“政治战略家”

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里夫斯在牛津大学获得政经哲学位,曾在英格兰银行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学家,在私营银行工作了4年,在工党奋斗了14年——对于一位未来的财政大臣来说,里夫斯的履历再完美不过。

自上大学以来就认识里夫斯的人说,她那时就自信和认真——曾经是儿童国际象棋冠军,仿佛已经提前考虑了几步棋。

在英格兰银行,她成功驾驭了一个同代人回忆中由男性主导、竞争激烈的“咄咄逼人”的文化。

在英格兰银行工作期间,她被派驻华盛顿,同事们说她很喜欢这个职位。这份工作让当时23岁的里夫斯有机会接触美联储、美国国会和白宫高层。

离开英格兰银行后,里夫斯转到利兹的哈利法克斯银行(HBOS)工作。目前在管理咨询公司卡普科(Capco)担任董事的保罗·莱斯伯勒说:“我记得跟她讨论过……她很想看看私营部门的情况。”他曾在HBOS与里夫斯共事并一直与她保持联系。

莱斯伯勒强调了她敏锐的头脑。“她有那种经济学家的头脑;她非常善于思考基本问题。比如,我记得有一次她对我说:‘你知道,你需要了解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从年轻时起,里夫斯就把这种分析头脑应用于政治。牛津工党俱乐部的一名同代人回忆说,即使在十几岁时,她“看起来就真的很有条理,脚踏实地”。在政治上,他们形容她“务实,没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和原则”。

从十几岁就认识里夫斯的前议员迈克尔·杜格尔说:“她是一位政治战略家。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在11号看到这种情况了。”

力推“安全经济学”

她在2018年出版一本名为《日常经济》的小册子,她坚持认为,工党需要考虑如何创造财富和如何消费财富。

这本小册子赞扬了布莱尔-布朗政府的政绩,但表示有必要打破“命令与控制”的政治,这种政治是20世纪工党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当里夫斯掌管财政部--指挥与控制政治的心脏--时,这种情绪是否会持续下去还有待观察。

一些工党内部人士抱怨说,就她自己的团队而言,里夫斯的工作方式是高度集中,所有事情都要通过她,这可能会阻碍决策。

在《日常经济》出版6年后,里夫斯在位于伦敦金融城的贝斯商学院发表演讲。她提出自己解决英国经济困境的方案:安全经济学。

她说,英国需要更快的增长,实现这一目标有三个前提条件:稳定、投资和改革。她说:“让我明确一点:当今任何可行的增长战略都必须建立在我们国家经济的韧性和劳动人民的安全之上。”

她说,英国正处于一个不安全的时代,解决办法不是成为一个大国,而是成为一个聪明而有战略眼光的国家。(编译/林晓轩 王海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