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碳費銅板價 改善氣候變遷杯水車薪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碳费费率终于在昨天出炉,台湾正式进入碳有价时代。费率推出本是喜事一件,却招来环保团体与工商一顿骂,这次决议采委员建议的最低三百元,甚至高碳泄漏风险行业提出自主减量计划后,还有两折优惠,碳费对征收对象恐不痛不痒,且三百元貌似早就有的定案,审议会遭疑只是个过场。

不少民间团体多次指出,优惠后的费率不应低于三百元,优惠费率应给减量目标高于国家目标的企业,且应删去排放量调整系数值和二点五万吨的免征额,一旦碳费过低还有优惠时,本应是棍子的政策反而变成红萝卜,企业减碳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不只二○三○年,之后的减量目标都可能一一跳票。

这次费率结果说是多数委员认为较可行的方式,但有委员认为这样的费率太低,有些委员则担忧过高恐影响经济与产业竞争力,只不过已经到了第六次审议,每吨三百元更像是环境部早已定案打算推出的费率,因此与其说是各方讨论的结果,不如说是各方最后不得不的妥协。

对于这次的三百元费率,也有专家认为铜板价的碳费看不到国家减碳雄心,高碳泄漏风险行业若申请优惠费率A甚至还有两折优惠,算起来每吨最低碳费只须要缴十元,有人笑称,环境部长彭启明昨天上午受访否认优惠费率A是可乐价是对的,因为最低十元顶多只是「开水价」。

另根据气候法基金专供执行温室气体减量及气候变迁调适共有十三项用途,包含执行温室气体减量、气候变迁调适、补助及奖励温室气体减量工作及研发事项等,回顾今年的凯米台风和山陀儿台风均带给台湾严重灾害,在在显示极端气候下的调适工作是多么重要。

六○亿元碳费 能发挥多少功用?

但据环境部推估,以每吨一百元的优惠费率B来算,预估二○二六年起每年收入约六十亿元,六十亿拿来气候调适又能发挥多少功用?山陀儿扫过中南部,农业灾损就近四亿元,碳费收入杯水车薪。

碳费着重于补贴政府行政管理与事业单位开发减碳技术,使用上相对受限,碳税无论是征收范围或运用上都更具弹性,或许由碳费走向碳税才是更有效的减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