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天下沒有廉價的國防 技術與口袋深度準備好了?
国军向美国采购的M1A2战车首批卅八辆昨天运抵台北港。港区增设挡板,疑为战车下货空间。记者叶信菉/摄影
经历媒体多次猜测「杠龟」,M1A2千呼万唤始出来。对于卅年未接收新战车的陆军而言,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未来部队演训或基地开放,M1A2都必将成为外界瞩目焦点。然而,军方享受媒体褒词「地表最强」,面临的挑战也比从前更大。
锐捷专案耗资新台币四○五亿元,但这可不是M1A2来台的所有开销。当初美方报价比我方预算多了近一半,许多装备仍须后续逐步补齐。新旧战车的尺寸、规格不同,包括掩体等许多设施也须重造,不但得另花钱,许多也尚未完工。
M1A2比起现役CM11与M60A3,各方面性能都是跳跃式提升,但进步并非不需代价:M1的燃气涡轮引擎,马力是现役战车两倍,造就远胜前辈的机动性,然而,陆军以往从未修护燃气涡轮引擎,其耗油率又高于传统内燃机,加上比过去更精密的射控系统,我方在技术与口袋深度上,是否已作好准备?
更重要的是,包括陆军与海军陆战队,国军现役战车数量超过七百辆,六百多辆性能落伍仍须解决。军方从未说明,是要全面以M1A2取代,或对现役CM11与M60A3进行改良?
近年媒体披露,军方寻求替现役战车更换新引擎等改良。然而M60或M48(CM11)广泛被多国使用,市场早有多种性能提升方案。相较之下我方却显闭门造车,不仅晚了廿年才动作,甚至是采购同款旧式引擎,除了改善装备妥善率,性能全无长进。老旧装备与时代脱节问题不仅发生在战车,砲兵方面甚至更严重。
如此「没出息」的背后因素,是长期投资不足。地面部队装备更新与后勤供应,顺位总被海空军超车。长期将就度日的结果,是造就科层体系内的因循习气,甚至导致社会大众对军方印象低落。「天下没有廉价国防」,全民都要面对心痛肉痛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