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推給一線做決定 雙語政策如兒戲
教育部长郑英耀(右)昨在立院表示,双语融入到一些学科的教学,各校有自己的规画,教育部不会强迫。记者曾吉松/摄影
赖清德总统二○一四年台南市长任内提出「双语城市」,当上行政院长后又于二○一八年核定「二○三○双语国家」,然而双语政策上路以来,从中小学到大学,各种乱象层出不穷,要求检讨声浪不绝于耳,但教育部到底是否要调整、怎么调整,至今仍莫衷一是,也难怪教师不满,家长学生焦虑。
根据国发会双语政策规画,二○三○年,全台高中以下学校都要落实英语课采全英语授课,且每三所学校就有一所于部分领域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换句话说,政府原本的规画就是英语课英语教学,部分课程采双语教学。
为了达标,不少学校大开艺术、体育、科技等艺能科双语教甄,要求术科教师用英文上课,以至于有英文专长、却不会教艺术者反而优先考上;至于采全英语授课的英语课,教师得用英文解释文法、解释单字意思,让原本英文处于后段的学生吸收不良,学生团体甚至做过课纲观察报告,发现近半的学生听不懂全英文的英文课。
对于双语政策是否改变,教育部却始终说不清,教育部长郑英耀一句「不会强迫英语融入其他学科教学」,更让不少家长、教师焦虑讨论,这样到底是要改还是不改?学校更是伤脑筋,还要持续推动其他科目采双语教学吗?
讽刺的是,从双语政策到班班喝鲜奶,教育部、农业部都是「不强迫」、「不勉强」,看似很民主交由第一线教师做决定,实际上却凸显赖内阁政策规画如儿戏,事前缺乏配套,事后也没有亡羊补牢的勇气,徒然耗费资源却不见成效。
要知道教育是百年大计,更攸关国力兴衰,不是喝牛奶,喝完就结束,其影响的不只是教育体系,还有下一代的未来,双语政策不能打马虎眼,教育部有责任说明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