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的裁员和蔚来的未来

文︱翠鸟资本

企业家必须要具有战略眼光。

这种眼光可以让一家企业布局5-10年后的发展路径,并据此调整公司的“航向”,因此,企业家的眼光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企业生死。

近日,李斌在蔚来汽车(NIO.N)发出了一份内部员工信件,这家新能源车企将经历一场规模不小的组织优化,具体调整将在今年11月末完成。

这场调整可谓“火急火燎”,最受投资人关注的是:由于蔚来汽车的财报一直不佳,李斌的断臂求生能真正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吗?能大幅扭转市场预期?

长线角度来看,蔚来汽车想要在中国造车新势力版图里夺取制高点,这恐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对于蔚来而言,什么时候公司能真正结束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拐点才是真正出现了。

对于李斌而言,可能要认认真真想一想,公司的钱到底花哪儿去了,怎么亏这么多?是不是依靠裁员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卖一辆车亏25万元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火热的行业,巨大的风口,但其中一些企业也出现了“车红赚不到钱”的窘境。

有一种说法是,蔚来汽车一直被认为是“特斯拉的竞争对手”,但旗下产品线并不挣钱,也就是报表上看不出盈利的信号。

首先来看看蔚来汽车的配置水准。

其为每个座椅都提供了售价2299元的增强现实眼镜,而且推出了一款可与车内自动驾驶系统交互的手机。

然而,蔚来汽车2023年二季度亏损达60.56亿元,等于每卖一辆车就亏25万元。这样继续下去,是很可怕的局面,这意味着车卖得越多,公司亏得越多,很典型的赔本赚吆喝。

对比发现不难发现,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盈利水平上不知不觉已经拉开了很大差距。

具体来看,小鹏汽车在今年二季度净亏损达到28亿元,而理想汽车已经连续三季度扭亏为盈,二季度净利润录得23.1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6.4亿元。

理想汽车相对于蔚来汽车,优势已经非常明显,比如: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仍维持在20%,而蔚来汽车毛利率为1%,跌到过去一年来最低水平。

很明显,蔚来汽车成为“车企三巨头”的弱势竞争者,追赶起来已然十分困难。

追溯至三年前,2020年,蔚来汽车一度遇到资金链断联的危机,之后很快获得了产业支持,地方政府为其注资70亿元,之后更有大型银行为其授信超百亿元。

甚至,蔚来汽车还得到了中东土豪资金的加注,与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战略投资额达到11亿美元。

此外,蔚来还发行了本金总额5亿美元于2029年到期的可转换优先债券。

各路资金可谓向蔚来汽车扑面而来,但是,可能要失望而归了。

虽然蔚来汽车的盈利能力不佳,但其车辆的交付却传出超预期消息。

据蔚来汽车发布的数据,今年10月该车企交付新车1.6万辆,同比增长59.8%;今年前10个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2.6万辆。

这也使得蔚来的营收看起来是增长的。

数据还显示,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1.56万辆。

数据面的超预期则是,蔚来汽车10月的新车交付量,已经达到该企业对今年四季度的总预期。

这相当于提前完成任务。

“符合预期”的裁员

而正是在这种“喜人”信号下,李斌突然发出全员信,决定进行所谓的“组织与业务优化计划”。

这封全员信还有如下要点:确保核心关键技术的长期投入,保持技术与产品的领先优势;确保销售与服务能力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确保3个品牌9款核心产品的如期上市等等。

全部的说辞非常“绕”,核心其实就是裁员——减少10%左右的岗位。

实际上,今年9月份蔚来汽车发布了一份ESG报告,旗下共有26763名员工,分别来自全球26个国家与地区。

据此测算,蔚来汽车被裁撤的员工人数可能达到2600人。

养着2万多名员工,但盈利能力节节败退,任何有常识的投资人都能发现,这家公司的人员扩张十分不理性。

李斌在11月初宣布了此次大裁员,并表示具体调整会在11月完成。

确实有点突然。

投资人感受到寒意了吗?

今年上半年,蔚来就曾遭遇了新能源车企的价格战,而且每一次的产品更新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蔚来的裁员背后可能是资金压力的表现,借此调整组织架构,并减少10%左右的员工岗位可能也是一种减压的模式,借此淘汰落后产能,导入先进产能。

但这种产能更多指向人才端的价值提升,但这是否能够为蔚来汽车的新产品获取更多市场份额,至关重要,对中短期的利润产生影响。

很多车企目前使用“以价换量”策略提升了车企的销量,也就是与同行们开打价格战,而且蔚来在这方面投入不少,这无疑会挤压车企的利润空间。

李斌将入冬的寒气传递给了每一名员工,投资人感觉到寒意了吗?蔚来汽车何时能迎来阳光?

※此文为翠鸟资本原创文章,未获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