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人的至暗时刻:资产荒的资产荒,钱荒的钱荒
如今的财富管理是越来越难做了。
存款:利率又双叒降了。9月起,三、五年期定存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只有2.2%、2.25%了。
理财:去年破净潮的伤口刚恢复了些,今年6月来净值下跌的理财又多了1000来只(多为股票、混合债券型)。
保险:3.5%的增额终身寿险下架了。
利率债:3%以上的利率债被消灭了,超长期30年利率债跌到2.879%。
固收+:变成了固收-了。
股票:接近3000点了。
基金:不赚不赔就跑赢85%的同类(股票型)了。
大家不禁愁了:这年头,想找个稳健高收益资产就这么难么?
财富管理机构更愁:这年头,想找个稳健高收益资产真就这么难。
似乎信托还是个例外。
7月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小幅上行至6.58%。从某信托平台上挂售的产品来看,2年期的参考年化收益率大部分在7%以上。
不过,中融信托产品的暴雷,再一次给想实现财富增值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你想要高收益,说不定损失的就是本金。
所以,这年头想要稳健还收益率高点,就没有不愁的。
7%的收益率意味着什么?
来自券商的资深投顾冯楠给我们打了个比方。
如果现在2.55%的国债利率算是无风险利率,那么超过2.55%的收益率都是包含着预期的风险在里面的。收益率越高,对应的风险程度必然也越大。
想要达到7%的预期收益意味着什么?用风险资产中公募基金的收益率来类比一下,这就相当于今年你要跑赢96.4%的公募基金(全部类型),而连续三年你要跑赢79.1%的公募基金。
如果你给哪个基金经理定了这样的考核基准,他一定愁的连觉都睡不着了。
不过,来自三方财富管理的销售总监夏翔则一上来就表示,对于信托,不应过度制造焦虑。
信托产品的风险主要集中于两类,即被诟病已久的资金池和投向不明的自融。
资金池产品往往具有期限错配和借新还旧的特点。给到客户的收益大概在7%,但引入底层资产却往往是年化10%-15%以上成本的房地产融资。以往,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质押的项目也相对优质,其与信托行业也算是同舟共济,齐头并进。
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光不再,谁还能在10%以上融资成本的重压下生存?于是,这些相关产品便成了一场击鼓传花游戏,依靠维持流动性苟延残喘。
自融产品则类似过去p2p卖的部分短期高息产品,即高息募资给企业自用。这些产品往往投向模糊,底层资产真假难辨,同时还缺乏监管和风控。投入的资金没有流向真实借款人,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能血本无归。
然而,随着近几年信托行业逐渐规范,这些产品体量已经显著压缩。当前的暴雷、延期兑付,不代表集合信托、甚至整个信托行业都是风险。“关键还是要看底层资产。”
信托的预期收益仍然相对要高一些,是因为在包括房地产、城投、制造业甚至金融领域,还是存在融资难的环节。这些企业需要资金来维持生存和运营,即便融资成本基本都达到了5%以上。
这也是为什么信托产品的门槛也往往比其他资产高。这不仅仅意味着有更高的收益,同时也意味着要么有能力承担风险,要么有能力辨别风险。
钱还能去哪呢?
夏翔坦言,中融的延期兑付肯定会对非标资产带来很大的冲击,但相关资金不太可能会流向权益类资产。
从他与客户的沟通来看,风险偏好低的客户,其资金会流向理财和存款。而风险偏好高的客户依然会选择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标类城投相关产品。
其次,保险产品也是比较好销一类资产。来自保险经纪公司的曾野表示,在3.5%预定利率7月底大调整的背景下,7月的销售额是平常的数倍。
当前,尽管预定利率下调至3.0%,储蓄险的核心优势——增值确定性不会改变,增额终身寿险分红型或将成为主流,即2.5%的预定利率+分红。保单持有人开始拥有参与保单“盈余分配”的权利。
另外,6月份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表内资金已经加速流向理财。来自银行的资深投顾苏柏表示,包括银行、基金和保险都曾经试图推出类似的固收产品来吸引信托的“高大上”客户,但效果却始终平平。最重要的差异就在于,那些客户就是冲着信托的类刚兑和高收益去的。
银行的同类理财产品,投资于相关非标,城投债,国企债以及衍生品和中性量化产品,其相对信托,投资更稳健,标的更透明。而收益率也就在4%左右,相比而言,信托则在6%以上。
但毕竟鱼和熊掌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兼得,安全和收益也是如此。随着基准利率的下调,调降收益预期也是必然和必要的过程,目前相对稳健的固定收益率应当在3-4%左右。
随着信用利差的收窄,以及信托的非刚兑、净值化转型,理财和同类信托的配置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标债私募和量化私募也是大额资金的另一个选择,但规模限制是一个难题。
苏柏认为,以量化私募为例,其和主观私募毕竟不同,规模快速增加对策略的稳定影响很大,本来只是30、50亿规模的,上到100、200亿,一旦投研能力或者标的容量跟不上,还能不能实现原有的策略就不确定了。因此这类选择只属于小众市场。
财富管理的至暗时刻,资产荒的资产荒,钱荒的钱荒
固定收益,收益率日渐微薄。风险资产,又始终表现不振。这是财富管理最困难的时期。
就好像一边企业依然缺钱,一边银行贷款难放一样。财富管理机构也同样没办法把缺钱的和缺资产的撮合到一起。
在风险偏好越来越的预期下,大家不断把钱投到银行,理财,货债基金,保险。逼得这些金融机构把能买的,有点票息空间的资产都撸了一遍,期望能提升收益水平。
包括拉长久期(期限越长的债券,收益率越高)。以30年期国债为例,金融机构通过“补久期”的方式带动超长债出现“超涨”行情,收益率年内从3.2%上方下跌至历史低位2.87%,与10年期国债的利差收窄至仅30BP。
信用下沉(资质越差的债券,收益率越高)。以近期抢配城投为例,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城建”)所发行的“23津城建SCP051”成为哄抢的香饽饽,簿记建档申购区间调整为4.50%至5.55%,全场70倍。“23津城建SCP051”也收获了43倍的认购,票面利率4.50%。
此前,1年内天津省级非永续、1-2年贵州区县级非永续、1年内广西地级市非永续、1年内黑龙江地级市非永续城投债等收益率下行幅度均超30BP。
私募城投中1年内甘肃地级市非永续、1年内吉林区县级非永续、1-2年黑龙江地级市非永续、1年内黑龙江地级市非永续城投债,下行了92.72BP、65.37BP、57.85BP、41.27BP。
按照这样的情况,以后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或许还要进一步下调。
而另一边,风险资产为找钱焦头烂额,股权、股票、基金在财富管理机构的销售中却无人问津。
几乎所有财富管理机构都表示,推权益资产太难了。行情低迷是主要的原因。
苏柏也表达另一方面的担忧,即风格的变化和业绩的稳定性。
他说:我们会推一些去年业绩还可以的,比如做能源行业的基金。但是现在市场风格变的很快,这类基金未来的表现就很难说,现在推荐未必能为客户带来增益,所以我们其实也不积极。
券商投顾会对权益市场做出一些预判,但冯楠也相当谨慎。尽管他本身比较乐观,但还是强调至少要留一半资金配置固定收益资产。
“好卖的时候难做,难卖的时候好做,我觉得财富管理的矛盾总是在这,这次也是这样。”
应要求,文中冯楠、夏翔、苏柏均为化名。
END
光述Lightell
记录「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好公司和好故事,洞察行业变迁与未来趋势。
联系我们:Lightell@126.com
本文来源:光述Lightell,作者:言止,原标题:《财富管理的至暗时刻:资产荒的资产荒,钱荒的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