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加税?减税? 如何打造长照制度?

文.刘姵呈

台湾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由内政部人口统计资料的趋势预估,今年台湾的老化指数将突破100%,也就是说老年人口(六十五岁以上)会比幼年人口(十四岁以下)还要多;代表少子化跟高龄化的曲线呈现出黄金交叉因应总统蔡英文推动长期照护政策,将以指定税收(营业税、遗赠税、房地合一税)加上公务预算,筹措每年三百至四百亿元资金,作为长照体系稳定财源政府虽积极推动长照保险,但因着朝野意见却无法达共识。

根据卫福部调查显示,台湾超过五成的照顾者,认为经济负担过重,也有三成的照顾者认为已经无法负荷照顾压力。媒体上,不乏看到这样的新闻:照顾者不堪负荷,于是带着失能的亲人,一起结束生命。

现行税法独未纳入年长者福利

一般家庭照顾失能高龄长辈多以外籍看护协助照护,目前所得税法中的特别扣除项目包含薪资所得、财产交易损失、储蓄投资、身心障碍、教育学费幼儿学前项目,唯独「年长者相关福利」未被纳入。现行所得税法仅能申报医药生育费列举扣除额,非属医药行为的长期照护费用不得申报列举扣除,突显税制对长期照护的不足。

财政立委费鸿泰认为,将「需长期照护者」的医疗费用区分为「医药」和「照护」费,医药费适用于「医药及生育费」列举扣除;照护费则增订「长期照护特别扣除」;凡经医疗机构诊断后,发给「需长期照护手册」者,即可列报

忧扶养比沉重 针对看护家庭补助

费鸿泰深感年轻一辈的税负压力庞大,提出「所得税法第十七条修正案」,在六项特别扣除额项目中增订「长期照护特别扣除」,目前已在一读中。家中有四老要扶养的他也认为政府应该给予合理的节税工具,感叹:「伴随老年化的社会到来,一对夫妻可能得养四个老人、两个小孩,如此重担,不是双薪家庭根本扛不起。」费鸿泰认为,应该针对纳税义务人、配偶或受抚养亲属的家中,持「需长期照护手册」,缴付给合法设立的长照服务机构,或聘用个人看护的长照费用,给予受照护人特别扣除每个月二万元到四万元,每人每年约可扣除至少二十四万元;但受有保险给付部分则予以排除,这对必须扶养老人的家庭来说,不无小补。

费鸿泰说,「所谓扣除额并非直接抵减缴税金额,而是减少拿来计算税额的所得净额青年人将是台湾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心,唯有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力冲刺。」他强调,减税办法仍须考量政府税收影响

「税收制」或「保险制」 只是要钱方式不同

具有社福、税改双重背景的民进党立委王荣璋表示,长照财源问题不在于钱,不论采「税收制」或「保险制」只不过是向人民收钱的方式不同而已。他指出,长照很类似健保,必须要有人提供服务,与健保提供医疗服务是一样的,服务人力若无法到达,是不可能支付这么多钱的,等于超收保费,要人民多缴,甚至影响到民众调薪、加薪,基本上长照的服务量不可能一下就会带动成长。

照护人才资源缺乏 未来住宅养老成主流

王荣璋指出,近年来国内各大专院校也纷纷开设与长期照护相关的科系,然而台湾长期照护服务人力始终不足,据调查主要原因是从事长照工作除了工时长、薪水低外,照顾年长者也要有耐心及同理心。他说,加上本地长照服务员训练不足,外籍劳工薪资过低,和国内看护人员薪资相比,一般家庭自然选择薪资较低的外籍劳工,在缺乏诱因之下,更让本国人不愿投入长期看护职场

王荣璋表示,「人力和相关服务标准都要建构,可惜过去八年来,长照资源投入不够,外劳也不断开放,导致我国长照建置及发展受限制,所以我认为政府要重新投入及改变。」因此,他呼吁政府不要拒绝产业进入长照体系,其次要深入在地化医疗,整合照顾体系。他说,「先以社区为据点,扩展居家服务,减少长照财政负担,在宅养老才是长照主流。」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第825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