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预计人力资源总量2050年前平稳缓慢上升

人口问题和与之相伴的经济发展问题,是目前宏观经济一大热点。

“要从关注人口总量,转到关注人力资源总量,这是长期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与市场要同向发力,推进与人力资源结构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在6日举办的第41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

该研究院此间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报告(2021)》(下称“报告”)指出,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预计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将在2050年之前保持平稳缓慢上升。

所谓人力资源总量,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考虑到人口素质(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人口工作时间储备。报告指出,随着人们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以人口数量或年轻人口数量为标准的指标已经不足以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储备进行精准测度

“为了提高人力资源尤其是中高龄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应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进一步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中‘知识积累’的作用。”报告提到,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人口结构调整相匹配的相关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例如,老年人口占比的上升将带动健康医疗和养老看护等服务需求的提升,消费需求的改变将推动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报告还从投资、消费、杠杆率、价格多角度对今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分析预测。

报告表示,整体来看,中国经济仍处于疫后恢复期,国内居民收入和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相关的改革和政策仍需持续推进。

“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预计全年经济呈现逐季下降趋势,2021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8.2%左右。”报告预测。

首先,投资和消费方面。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报告认为,该部分整体稳步修复向好,但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增长后劲仍需加力。

分行业来看,制造业投资恢复进度最慢,基建投资复苏乏力,房地产投资则一枝独秀,表现出较强韧性活力,是当前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展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增长动能可能仍然减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缓。”报告表示。

而消费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释放。“消费复苏尚未完全到来。”报告指出。究其原因,两方面导致消费疲弱:收入恢复相对较慢;消费倾向相对低迷。

其次,杠杆率水平上,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及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国内宏观杠杆率持续小幅下降。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实体经济宏观杠杆率为267.8%,接近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近年来在快速上升。

“我国杠杆积累的模式决定了在去杠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触碰一些风险点,必须妥善应对。”报告表示。

应对之策有三点:一是房地产行业杠杆率过高,需警惕信贷突然收紧导致的债务危机;二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多措并举加以化解;三是中小银行经营风险不容小觑,监管政策仍需继续发力。

此外,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报告认为,经常账户回弹趋势或难持续,人民币汇率仍面临不确定性

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以来,由于国内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与经济恢复领先于其他经济体,中国面临的国际金融环境大幅改善,经常账户余额由负转正,人民币汇率也由贬转升。

报告指出,疫情爆发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势与美元指数波动高度相关,未来量化宽松收紧、欧美推出产业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中美贸易冲突持续等不确定性都有可能改变人民币的升值趋势,而投资者预期的反转往往会带来大规模的资本跨境流动

因此,仍应谨慎关注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对资本流动与外汇市场带来的影响,避免贬值、资本外流与国内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联动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