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焕雄拼贴冷战与超现实主义 梳理《诺玛》的爱恨情仇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制作贝里尼歌剧《诺玛》,运用拼贴手法为歌剧增添想像力。(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一名纯洁的女祭司诺玛竟怀上敌国总督的孩子,却也因此背叛自己的人民,与此同时,总督却同时劈腿另一名女祭司,这个秘密若被揭开,将走向玉石俱焚的结局。导演黎焕雄重现18年前在台湾上演的贝里尼歌剧《诺玛》,融和冷战、超现实主义,从中梳理诺玛的爱恨情仇。

黎焕雄表示,同样的歌剧剧本到不同导演手中,都会有不同的诠释方式,他选择了「冷战」和「超现实主义」,贯穿剧中,让歌剧看来有现代感,「女主角诺玛等于是身处在一个『冷战』状态,充满秘密,带有一种危险的平衡感,稍有失准就会爆炸,以前有苏联和美国的冷战,现在又有美国和中国的新冷战,这部19世纪的歌剧,从现代的眼光重新看待,可找到类似的状态。」

为此,在剧中黎焕雄安排一群演员呈现冷战的意象,饰演一群间谍偷取苏联在人类史上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史普尼克),黎焕雄表示,「英国人把史普尼克称为苏联发射的月亮,这个月亮的意象,又可延伸到《诺玛》里的月亮意象,如女主角唱的〈圣洁的女神〉,就是向月光女神祈祷唱的歌曲。」

从2004年的半舞台版本到现在的全舞台演出,黎焕雄表示,不管规模大小,团队都是把整部作品以全本歌剧规格制作,这次可看见古装和时装同时出现,古罗马将军和少女谈恋爱,衣冠笔挺的男人和希腊神话裸女并置,他说,「这有一种超现实的感觉,却也突显了绝对的现实。」

由于这次首演后评价两极,黎焕雄在第二场演前导聆时表示,「如果大家觉得有点多余了,请多多包涵,不要喝倒采,我是充满诚意、尽全心制作,或许是大家不习惯的非传统手法,但没有破坏原有的音乐表现。」

指挥家简文彬表示,19世纪末《诺玛》在义大利首演时,当时的歌剧并没有导演,「歌剧创作者已经把舞台上要看到的内容写完,是20世纪到第一世界大战才开始有歌剧导演,为歌剧注入新诠释,这次选择跨越时空和拼贴手法,用最大的诚意将最大的想像呈现在观众面前,但音乐完全尊重作曲家,原封不动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