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教育丨教育能阻断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吗?高等教育效果最明显
又是一年高考季,不少家庭会关心:教育能阻断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吗?
去年,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胡德鑫和该学院硕士研究生田云红刊发了《教育能阻断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吗?——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的论文,这篇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2022年度教育学重大课题“新发展阶段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研究”的资助。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微观数据,定量分析我国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现状,并聚焦教育在其中的阻断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将个体收入划分为五等份,以低于和等于收入20%的标准识别相对贫困群体,在此标准下构建代际收入转移矩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有接近五分之二的相对贫困由父代传递给子代。
第二,教育可有效阻断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是遏制收入差距在子代群体中“复刻”的重要机制。但是不同受教育程度对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才可以促进子代摆脱相对贫困,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子继父贫”现象发生的概率则越低,高等教育对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从深层原因来看,有其他学者认为教育在受教对象的神经认知水平、思维认知水平与文化认知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上发挥着显著正向作用,其通过认知干预机制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持续发生。
第三,教育对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存在地区和城乡维度的异质性。从地区差异来看,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应最大,东北部和中部次之,东部最小。高中教育仅对西部地区子代摆脱相对贫困作用显著。从城乡差异来看,高等教育对农村子代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效应高于城镇,高中教育促进农村子代摆脱相对贫困的效果不显著。
胡德鑫和田云红提出,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我国相对贫困家庭的子代摆脱家庭负面出身影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接受高层次的教育有助于削弱家庭背景的不利影响,阻隔父代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方面,教育可以提供劳动者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使相对贫困群体具备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素养,得到与能力相匹配的工资回报,从职业路径上阻断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
另一方面,教育借助知识的隐性力量激发相对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增强其摆脱相对贫困的信心,构筑积极、乐观的心态,从思想上帮助子代脱离家庭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无论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教育对相对贫困群体的影响不言而喻。
上述研究者认为,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在后扶贫时代,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如何打破相对贫困的世代固化成为新的历史使命。为了降低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避免贫富差距的世代交替,应该充分重视教育这一人力资本在阻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育的“靶向扶贫”功能。然而,相对贫困群体囿于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环境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子代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较低的人力资本投资容易导致子代陷入相对贫困陷阱。
因此,研究者建议,政府应当利用好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对相对贫困群体的教育帮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西部、东北部落后地区输送,加强关于教育的宣传力度,从观念上激励相对贫困群体向上流动的信心,杜绝“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在群体内的形成,构建“外生推力+内生动力”的教育扶贫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