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绿色工法 华夏路试填冷拌再生混凝土
高市府工务局率先在华夏路段人行道景观改善工程、采用环保回收素材「冷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未来将推广至道路修缮,有效消化废沥青。(高市府工务局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营建署署长吴欣修(左)特地南下视察高市采用「冷拌再生沥青混凝土」路段,肯定其成效。(高市府工务局提供/袁庭尧高雄传真)
为因气候环境变迁、高市府工务局积极打造绿色城市,3月与营建署、中央大学合作,在华夏路人行道改善工程抢先试办「冷拌再生沥青混凝土」工法,使用旧道路的沥青刨除回收料,推动工程材料永续循环及环保新页。
工务局目前正进行重和、崇德路段的人行道铺面景观改造工程,在该路段180公尺人行道,分两层、两次填充总厚度15公分的「冷拌再生沥青混凝土」并滚压夯实,再铺上衬砂及透水砖。营建署署长吴欣修2日特地南下视察成果,给予肯定。
台湾每年均会产生大量沥青刨除废料,除4成能回收再利用,其余6成仅能堆放弃置,成为环境隐忧。「冷拌再生沥青混凝土」能100%使用回收沥青,在16至35度时便能搅拌,相较于热拌混凝土的百余度高温,能降低施工风险,还具有低成本、节省材料及工时、低碳排等优势,堪称优质的绿色材料。
中华铺面工程学会表示,该工法能有效消化国内废沥青存量,5年前开始研究试验,2017年与营建署合作、于台北特定路段试办,耐得住重车辗压。今年2月新北市用于改善道路软弱处,3月高雄市则是应用在人行道改良工程。
工务局也强调,该工法具有「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的优势,能够就近利用简易机具拌合,未来将有机会延伸应用在乡间偏僻路段之道路修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