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文专栏》小心毛遂自荐断送了前程
毛遂自荐是一门精准的计算艺术。(图:shutterstock/达志)
我公司大部分同仁都是所谓的Z世代,跟她们长期相处可以中和我这混迹职场数十年老江湖的习气。
近日,公司的「资深」主管跑来问我一些公事,转身离开时,我发现她穿着一双把裤管塞入的半长筒白袜,白袜上两列粗体黑字写着「我不想上班」。我内心一惊,公司的骨干难道心生去意?在年底了,我去哪儿找人替补?赶紧与其聊聊她的意图。「我只是觉得这双袜子穿起来很酷啊。」她说。
Z世代是非常特殊的一群,与我们这个XY世代想法可谓南辕北辙。近年来,我热衷研究中国文学典故与其中的职场教战技法,发现古典中有值得学习的,但也有许多陷阱,非常适合拿来与Z世代交流。
今天,先聊《资治通鉴》里的故事─毛遂自荐。战国时,邯郸被秦军围困,赵王派平原君赴楚求援,毛遂自荐随行。平原君起初质疑他的才能,毛遂却以「锥子入布袋,锋芒自显」展现自信。谈判陷入僵局时,毛遂拔剑威慑楚王,直指其耻辱,慷慨陈词,成功说服楚王缔约歃血。毛遂因此一战成名,被封为座上宾,此成功源于勇气、实力与冒险精神的完美结合。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结局当然是正面的,鼓励着我们勇于抓住机会,创造自己的成功。但是我却有不同解读,特别是在今时今日,因为毛遂自荐,可能会断送自己官位!咦?历史不是告诉我们毛遂自荐的结果是宾主尽欢吗?为何反而可能葬送自己的前程?至少我曾经亲眼目睹一场毛遂自荐的「悲剧」。
某大企业的总经理在全体会议上提出,希望有人自荐去中国分公司支援。一片沉默中,一位经理勇敢举手,认为自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结果呢?总经理笑着说「之后再讨论」,稍后却在小型主管会议上劈头大骂该经理:「你事情都做完了吗?手伸这么长,捞过界了!」不到1个月,这位经理黯然辞职。
为什么经理不但没被感谢解决问题,反而激怒了上司?据之后总经理较亲信的同仁说明后,我才了解,其实总经理早就有心中人选,碍于不便主动提起,因此用开会的手段希望对方有自知之明而主动提出。这位经理不明所以,自荐的举动反而让上司陷入尴尬,进退两难。这不仅是「捞过界」,还直接威胁到上司的权威。
读古典千万不能囫囵吞枣。毛遂自荐至少有三个坑要注意:
一、古今差异:谦让文化的演变
毛遂自荐在战国时代的背景下,是一种非常突出的行为,因为那个时代强调的是谦让美德。《论语》中有云:「君子无所争。」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敢于站出来表现自己,确实能够引起极大的注意。然而,放到现代职场中,竞争更激烈,充满更多的坑。在一些较为保守的公司里,自荐行为可能被视为「不懂分寸」;而在讲求实力的环境中,自荐若无充足准备,可能会被当成「徒有其表」。先充分了解在不同时空下的文化与职场氛围,审时度势,再决定是否出头,是较为明智的。
二、知己知彼:自荐前的功课
知己:自己的实力是否足以承担这个挑战?是否能在这个机会中发挥价值?知彼:上司的意图是什么?是否已有既定人选?或者是否有暗中权衡的考量?如果缺乏充分的信息,自荐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抢功」或「越界」,最终不但无法获得机会,还可能引来更多的阻力。
三、衡量胜率:胜与败的代价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衡量自荐的胜率。毛遂自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具备充分的实力,以及识时务的智慧。但如果他失败了呢?那么他的结果可能是被平原君冷落,甚至逐出府中。
终究,毛遂自荐不是一场赌博,而是一门精准的计算艺术。在做自己的伯乐之前,先确保自己有能力驾驭风险!
(作者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