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尧》教召改革 战力没长进

教召年限延长至15年?国防部正式回应了(示意图/军闻社)

国防部长严德发日前在立法院备询表示,国军打算于民国111年1月成立「防卫动员署」,将原「全民防卫动员室」(编制32人)提升为「防卫动员署」(编制150人)。同时未来原有的7个后备旅将扩编成12个后备旅,由各作战区编管。此外,每年的教召训量,将从12万人增加到26万人,后备教召亦改为一年一训(原为两年一训)、一次教召14天的规画(原为5至7天),教召年限拟延为退伍12至17年,并把每日教召薪资增加为1.2至1.5倍。

平情而论,国军教召训练之所以受人诟病,在于其并非如同新加坡「原兵回原伍」式的建制召训,新加坡军人退伍后即为战备军人,依法须接受13年之战备训练,每年召集累计不超过40天,视国防需要每年最多可召集3至4次,并采取原建制、原编组召集,甚至部队主官仍是原建制的旅长,可迅速恢复其后备部队的战力。反观国军退伍士官兵并没有确实依照服役时的专长分类,全部编入后备步兵旅,美其名是担任城镇守备,但后备指挥部曾经让这些守备旅进行过专精的城镇战训练吗?

更鲜少替后备部队采购新武器,永远使用妥善率不佳的二手武器,除了基本的步枪(许多是旧式的57、65式步枪;而非现役新型的T91战斗步枪),也没有任何先进重武器与专属车辆载具,组成的军官也是教召被临时动员的后备军官,大多数根本没有经验去组织这些几乎是随机召来的社会人士接受训练。此外,原本每次5至7天的教召课程,大多侧重于基本教练和步枪打靶,对于营、连级以上的实兵、实弹兵种协同训练,付之阙如,对培养后备部队实际战力助益不大。

许多人认为台湾在面临中共武力威胁下,不采取长役期征兵制等同于放弃全民皆兵的抗敌优势,因为海岛作战对防御方最有利的一点,就是攻击方要运输部队渡海不易,但防御方在作战初期即拥有兵力上的优势。唯国军改采募兵制后,一般义务役士兵只需服4个月军事训练役,国人普遍质疑其未来若编成后备部队是否有战力。换言之,以往国军的后备动员是以「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与「常备打击、后备守土」来规划;然而军方采行募兵制后虽强化常备部队的专业能力,却同时也弱化了由军事训练役所组成的后备部队战力,这等于是自废武功。故重新恢复长役期的征兵制,再将退伍士官兵纳入后备体系管制,应是尔后坚实台湾后备动员制度较为可行的办法。

总之,国军应前瞻未来战争型态趋势及敌情威胁发展,从后备动员制度实务工作及相关法令全盘检讨,并辅以合宜的兵役制度,方能「量地用兵」(结合战术位置实地演训)、「因敌制胜」(因应敌首战即决战特性研练克制战术、战法)。否则仅是增加若干「行军」、「宿营」课程,抑或拟于民国111年1月成立新的「防卫动员署」、延长教召年限、实施教召一年一训、每次教召14天、增加教召薪资等,皆为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后备动员改革方案,对于提升国军整体战力助益有限。

(作者为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